宗亲家的小娘子_第16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2节 (第2/3页)

份,也配来问我的话!”

    类似这样明里暗里的不屑,谢迟这么多年来,实在听得太多了。

    他于是只抬了抬眼皮:“我是当朝太子,你说我是什么身份?”

    “呵——”端郡王蔑然而笑,“你也不过是比别人善钻营而已!若非你一味地投陛下所好,这太子何轮得到你来做!”

    谢迟摇着头,坐到一步外的椅子上:“你这么说,就很没意思了。这一整场的算计,你该是都谋划的很好,能一步步击碎父皇对我的信任。但你为什么败了,这一个多月,你没想过么?”

    “你杀了卫成业!因为你杀了卫成业!”端郡王怒不可遏。

    谢迟凝睇着他,复又摇头:“卫成业算个什么?根本不值一提。”

    端郡王真正没料到的,是在巫蛊案发后,他和皇帝之间还能维持信任。

    但这些话,此时和端郡王多说也没用了。谢迟轻声一叹,叫了御令卫进来:“审吧,尤其是卫成业的事,给我审清楚。”

    他一定要知道卫成业究竟是怎么回事,因为此人不仅与皇长子有关,还与顾玉山有关。

    从卫成业进紫宸殿禀话之后,顾玉山就一直称病不出,这一个多月来,谢迟都没有见到他。

    谢迟自问是个运气不错的人,一路走来虽遇上了不少恶人,但总归还是帮着他的人多。可帮他的人也有所不同,有的算是好兄弟——比如白康,再比如谢逢他们;有的算是莫逆之交——比如现下远在千里之外的张子适。

    能说得上对他“有恩”的,却只有两个。一个是父皇,一个是老师。

    卫成业的事不查清楚,顾玉山日后也会名声有亏。他也是一把年纪的人了,谢迟不愿让他留下这样的遗憾。

    又过了三天,御令卫将端郡王的供状送进了东宫。

    端郡王招供了自己的一切安排,谢迟有些心惊,因为他说这一切是从皇太孙元晰死时就已经开始布局的。

    就连卫成业,端郡王也是早早地就盯上了他。他利用了卫成业的迂腐,在谢迟入主东宫后与卫成业长谈了一夜,之后卫成业才写就了那篇文采斐然的文章。

    ——那篇让许多学子都称赞的卫成业的名士胸怀,其实不过是棋局里的一步,为的便是让卫成业突然改变看法看起来合理,然后再进入东宫为官。

    这一切,顾玉山自然不知道。

    端郡王也招出了自己布局毒害卫成业、继而栽赃太子的事,但至于最后是谁下的手,供状里写得很模糊。谢迟猜端郡王在狱中应该也是咬死了自己没有下手的,但御令卫心里有数,不会多提。

    谁让他当日差去先一步下毒的人是白康呢?白康领了搜东宫、搜卫府的旨意,到了东宫就把这些始末全都告诉了他。他于是让白康先一步出了宫,赶在其他御令卫到达卫府之前,早早地要了卫成业的命。

    这件事,就让他烂在肚子里吧。他原也想过,在事情了结之后或许可以向父皇坦白。可父皇的年纪终究大了,让他少一些心事也好。

    谢迟说不清那杯“鸩酒”有没有让自己心里添了那么一丝丝隔阂,但他想,纵使是有,他还是希望父皇能安度晚年。

    于是这份供状在半个时辰后送到了皇帝案头,皇帝一言不发地看完,提笔写了朱批。

    欺君、构陷太子、行巫蛊之事,端郡王被处以车裂。

    除此之外,满门赐死。

    傅茂川捧着这写了这朱批的供状送出去,心下直是慨叹,洛安城里又多了一处凶宅。

    皇帝撂下笔,倚到了椅背上:“朕这几天,身子没大碍了。”

    谢迟颔首:“儿臣看了脉案,也松了口气。”

    皇帝笑了笑:“晚上让孩子们过来待一会儿,朕想他们了。这些日子没有他们在耳边闹,总觉得殿里清静得发闷。”

    谢迟应了声是,皇帝沉吟了会儿,又说:“今年早些去郢山吧。那里景致好,住着也舒服些,朕想歇歇。奏章和平日避暑时一样,让宫人每日送两趟,朕若来不及看,你就帮朕一起看。”

    “好。”谢迟点着头,心里一阵酸楚。

    他发觉,经了这一回的事,父皇似乎又老了不少。

    这种事,不能再有了。再有一回,只怕华佗在世都保不了父皇的命。

    东宫里,叶蝉也这么想。于是一听说青釉她们要回来,她便琢磨起了这回要怎么在东宫里重新立立规矩。

    前阵子东宫里的宫人都被押去了诏狱,有问题的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