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0节 (第2/3页)
皇帝淡漠地看着他,静了半晌,疲乏地吐了一句:“这些话,你跟大理寺说去。” “陛下!”谢连目眦欲裂,皇帝只摆了摆手,让人将他押走。御前宫人最会体察上意,见陛下厌烦,就堵了谢连的嘴,令他再喊不出一字。 殿里很快安静下来,皇帝倚在靠背上,许久都再未说出一字。 他真是累了,立储之事已有几番波折。如今,没想到谢连又闹出这样的事来。 去年的那场大灾已让大齐伤了元气,如今总是再闹出一桩娈童案,民间又不知要有怎样的风浪。 “传旨。”皇帝无力地开了开口,傅茂川躬身上前,他道,“此案交七世子谢逐与大理寺一并审理,一切案卷密奏与朕,不可外传一字。” “诺。”傅茂川一揖,悄无声息地向殿外退去。 殿里复又安静下来,谢迟与谢逐一时都不知该说点什么。寂静半晌,谢迟几番迟疑,还是上前了半步:“陛下。” 皇帝倚在那儿,也没看他:“说。” “……亡羊补牢,为时也尚不算晚。陛下别为此气坏了身子。”谢迟虽这么说,自己心下却也恼得很,摇了摇头,又道,“为了那么号人,不值当。” 皇帝哑笑了一声:“朕知道。”然后,他疲乏的目光终于收了回来,看看谢迟和谢逐,道,“你们先回吧,朕没事。” 二人无声地一揖,便告了退。 七八日后,一场秋雨将洛安城彻底沉进秋凉。 皇帝在这天下了旨,将谢连终身囚禁天牢之中,其爵位交由其长子承袭。 旨意中没说罪名,但这样的时候,往往反倒没有人会觉得是冤案。朝臣都会心领神会,觉得必是有什么无法为外人道的罪名,触怒了天威。 只不过这样一来,谢迟也没法记功了。不过这也无妨,在他看来,在储位之争中揭出对手这样的错处,遭人议论在所难免,这功有也不如没有。 当天晚上,谢逐来找谢迟喝了一夜的酒,忍无可忍地向谢迟倾诉这案子有多令人发指。 谢连前前后后买过的小倌儿足有三十余个,最大的十五六岁,最小的一个才五岁。 “好多都死了……我都不敢想他们死时是什么样子。”谢逐说这话时喝得醉醺醺的,眼睛都发直。 这个案子真是吓坏了他,他这么审下来,才知道有这种癖好的人大概不止谢连一个。平康坊的青楼,按律不能把十六岁以下的小倌儿卖个客人,但私下交易的不胜枚举,洛安城中不知有多少达官显贵伤害过这些孩子。 “太可怕了……”他打了个刺鼻的酒嗝,“我这几天看着府里的孩子都不安生,一再嘱咐他们千万不可自己溜出去玩,一定要带好下人。” 谢迟叹了口气:“说得对,我也得嘱咐嘱咐孩子们。” 元显元晋如今大了,胆子明显见长,元明和元昕也爱跟着他们疯。万一出个什么事……摔了碰了都还不要紧,万一被人绑了去,再辗转落到谢连这种人手里…… 谢迟一想就便体生寒。 又过两天,顺郡王府传出了丧事,顺郡王妃自缢了。 为什么自缢,并不难想。陛下犯不着逼死她,但乍然得知夫君是这样一个人,只怕对许多人来说都难以接受。 皇帝下旨按郡王妃的礼数厚葬,旨意下去的第二天,叶蝉听闻谢连的侧妃代已故正妃请旨,说正妃留有遗愿,不与谢连合葬。 皇帝应允,为正妃另择了一处风水上佳之地,修建陵寝。 “唉……”叶蝉听完不禁叹息。怎么说呢,不管谢连有多十恶不赦,正妃压根不知道这件事,实在不该落到这一步。 而且,正妃甚至不是自己愿意嫁给他的。就连她也一样,没有谁的婚事是自己做主。 只不过她运气好,嫁给了谢迟;顺郡王妃运气不好,嫁给了谢连,目下便是截然不同的命数。 叶蝉嘘唏不已,不过在扭过头看到孩子们时,心情又顿时好了不错。 府里最近都在筹备随驾秋狝的事,谢迟骗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