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节 (第2/5页)
全国最好的, 再说还有魏楠在北京呢,不过她还是同意了允文一起去,倒不是需要人陪伴,而是觉得允文这种爱好,就需要博闻广识,多走些路是有好处的,北京是文化艺术之都,去感受一下氛围也挺好的。 时间已经进入阳历1986年元月,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不过在南星还感觉不到特别明显。叶志飞今年除了印布,还跟东莞一家毛织厂订购了一大批针织衫,因为他发现广州这边的人已经流行穿机织的针织衫,而不是穿自织的毛衣,因为机织的针脚均匀,还有美丽的花纹,颜色也多种多样,看起来要洋气得多。南星的冬天差不多也是一两件毛衣加个厚外套就能过冬的,他觉得针织衫在南星必定有很好的销路。 一件针织衫价格跟织一件毛衣所需的费用相当,但是它大大节省了时间。一般来说,巧手的女人织一件毛衣至少需要十天半个月,速度慢的,一个冬天都不见得能织成一件,现在有了现成的漂亮毛衣,价格也不贵,谁不愿意买呀。所以这年冬天,南星市流行起了漂亮的针织衫。叶慧发现大哥的商业嗅觉已经很强烈了,人果然还是需要适当的锻炼的。 叶慧和小雪就穿着叶志飞从广州带回来的针织衫上了北京。叶慧早就从魏楠那儿得知北京冬天的寒冷程度,早早就做起了准备工作,给自己和小雪赶做了一件厚棉袄,允文是临时决定去的,没有准备棉衣,叶志飞就让他拿了自己从部队带回来的军大衣。 纵使准备得还算充分了,到北京下了火车后他们还是冻得直哆嗦,都能听见上下牙齿互相磕碰的声音,好在进了室内就暖和了,有暖气。魏楠得知他们要来,让叶慧提前打电话给他确定好了火车时间,他从学校里请了假过来接他们。 见了面,叶慧看着带着棉军帽、穿着军大衣全副武装的魏楠,就忍不住笑了,下一刻,魏楠就将自己的帽子摘了下来,套在了叶慧头上:“戴上!” 叶慧扶了扶盖住眼睛的帽子:“我不戴,给小雪戴吧。” 小雪缩着脖子,大声说:“我不戴,我有围巾!”小雪还真有围巾,是小雨织的,去年《上海滩》热播,全民都掀起了织白围巾热潮,平时对这些从不感兴趣的小雨不知道怎么跟起了风,织了一条白围巾,本来想给jiejiemeimei都织一条的,结果叶慧说他们那儿用不上,她自己也从来没戴过,这次小雪上北京,倒是刚好用上了。 魏楠说:“你就戴着吧,暖和着呢。” “就是,有魏楠哥温暖的关怀在帽子上。”允文也开玩笑说。 叶慧抬手拍了弟弟一下,将帽子扶正了,还别说,帽子虽然丑了点,但是真的很暖和。魏楠接过她手里的提包:“走吧,带你们去坐车。” 虽然叶慧也找得到地方,但是有人来接当然更好,毕竟她对北京也不太熟,就来旅过两次游,还是二十一世纪的北京,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北京完全不一样。这个年代的北京,一切都显得那么古朴陈旧,到处是林立的高大烟囱,在蓝天下翻滚着浓烟,标志着北京工厂的繁盛,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工厂都被撤离出去了,叶慧从前就没见到过任何一个这样的烟囱。 他们先去棋院报了到,又去棋院的招待所里开了两个房间住下来。小雪冻得话都少了,一进屋子就高兴,一出门就下意识抗拒。允文背着他的吉他过来的,本来是满心期待的,结果被零下十几度的气温冻得人都僵了,哪里还能活泼得起来。叶慧看着他们红着鼻头两眼发直的样子,不由觉得好笑,等适应过来才能有所好转了。 魏楠赶紧用吃的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带他们去吃了著名的北京烤鸭,果木烤鸭八块钱一套,还能两吃。现烤的鸭子片成薄薄的鸭rou片,用荷叶饼裹着鸭rou、葱条和萝卜条吃,又香又脆,鸭架现做成汤,大冬天喝两碗,真是暖心暖胃,实惠又讲究。这次吃烤鸭的经历,给允文和小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允文很爱吃烤鸭,他吃得最多,吃完还不忘拍着肚皮赞叹:“北京人真幸福,天天都能吃上烤鸭。” 魏楠忍不住笑:“谁天天吃得起烤鸭啊?我这还是头一回来吃呢。”他现在不上班了,就没有了收入来源,虽然有生活费补助,也还相当于没收入,他得攒着钱等毕业的时候娶叶慧,可不敢乱花。 叶慧也笑:“不用理他,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他们四个人这一顿花了十几块钱才吃饱,虽然比那年文馨请他们在广州酒家吃饭要便宜不少,但这工资不到一百块的水平,谁家也架不住每天吃烤鸭,一个月吃一顿都嫌奢侈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