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节 (第2/4页)
轻都没能成家,就住在一个房间里。 厂里说好了,等明年二期工程完工了,就会分配给他们一人一套房子,这样方便工作,所以每天他们开车的精神都是满满的,都在憧憬着以后也能住在这里呢。 现在能在机械厂工作可是顶顶神气的事情呢,连以前最体面的rou联厂都被比下去了,机械厂逢年过节,发鱼发rou,还发米和油,偶尔还有水果和点心,什么实惠就发什么。 只要看到附近哪家有人进出拎着东西回来,那一准在机械厂上班。人家不止发东西,还发奖金呢。 赚钱了,吴锦生就想着提高职工们的待遇,又不能贸然给他们涨工资,要不然其他厂里领导怎么办,跟着涨没钱,不涨,被职工们骂死。所以采取迂回政策,给发一笔比工资都高的奖金,所以现在机械厂的未婚青年身价可是江州婚恋市场第一位啊。 如今的小伙子大姑娘找对象,如果能相到机械厂的人甭提多高兴了,工资高,福利待遇好,以后还能分到钰锦园那样的好房子,十足的金龟婿金娃娃啊。 人家厂里的工服也特别好看,布料厚实,服帖,款式穿着也精神,很多职工去相亲穿着干净的工服一点也不丢份。这么好的服装当然是杨晓卉设计的啊,反正有钱,给职工换几身衣服算什么啊,这么好看整齐的衣服穿着也是给厂里挣面子啊。 后来很多小年轻还专门去裁缝店里定做这种工服,可是布料不好,做好穿起来跟原版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可小年轻不在乎啊,各个美滋滋的穿着呢。 第60章 时间到了八零年,杨晓卉突然发现自家小区旁边自发形成了一个小菜场。 开始有一两个胆子大的周边农村人挑着吃不完的新鲜菜, 蹲在小区门口也不叫买, 看到人出来, 就憨憨笑着,老实巴交的模样。 匆匆赶着去上班的女主人经过简陋的小摊子时,都迈不开脚了,有一个围在那里,后边人也跟着围着筐子挑起了菜,一边挑还一边询问价格。 一听价格比副食品商店要便宜, 还不要票。那还了得啊, 好像不要钱一样,也不挑拣了,就怕被人抢先了, 直接拿起一把菜,掏钱就买了,然后火急火燎地把菜往传达室一扔, 跟里面的人说了声, 这是谁谁家的, 没一会儿, 传达室就跟副食品商店一样, 堆了一堆的新鲜菜。 那几个胆子大的农村人是被逼的没办法,才会铤而走险来到小区门口卖菜, 他们听说机械厂有钱, 这边也没有人管着, 比较安全。 村里人看着他们清晨挑着两大筐新鲜菜出去,不到中午就挑着空筐回来,脸上还挂着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心思活动的人第二天就跟着一起去了。 就这样来小区门口卖菜的人越来越多了,而且摆了一段时间,一直都没有人来看管,心里也琢磨开了,政策开始松动了。越来越多的小摊小贩开始朝这边聚齐,种类各异,卖什么的都有。 虽然有一小撮人比如董明月挺嫌弃这些小摊小贩,觉得他们降低了小区的档次,更多的人还是很喜欢光临他们的摊子,价格比副食品商店便宜新鲜不说,还不用看营业员的脸色,多好啊。 后来吴锦生看着这些摊子确实影响了厂车的出入,划了块地建了一个小菜场让他们做生意,厂里意思着收点管理费补贴建房的费用。 更有头脑灵活人,看着这片购买力强大,在附近盖起来三层楼房,楼上住人,楼下开店,无论是做什么,有人气做起来都很挣钱。 其他人有样学样,不到半年时间,在小区周边就形成了一个小集市,虽然不大,五脏俱全,极大的方便了小区里面的住户。 五月的时候,杨晓卉接到菲利普的电话,他在电话那头说:“杨,我要跟你们厂签订独家代理合同。” 杨晓卉了然地笑笑,颇觉得很扬眉吐气,“菲利普,我以为你要再等上一年才会提起这件事呢。” 电话对面传来他尴尬的笑声。 谁都不是傻瓜,每个月都会稳定发二十几万件的商品去美国,可那边都没有提起这茬,杨晓卉就知道他的想法了,以为折叠镜子只能一时风靡,后续不强劲,就不浪费时间精力来签署代理合同了。 杨晓卉觉得被人看轻了,更是憋着一股劲,折叠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