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9节 (第2/3页)
她,道;“新皇登基,昭告天下,我太后身份能说丢就丢吗?怎么对得起满朝文武对我的相信,既然已经答应,我就背负一份责任,尽该尽的义务。” “好吧,既然太后执意留下,我宋庭也不是怕死之人,留下便是。” 魏昭不走,宋庭死都不会离开京城。 魏昭吩咐玉花,“把琴拿着。” 一行人出宫。 欧阳锦的内伤慢慢好转,他便不再床榻上躺着,下地走走。 小厮跑来回禀,“大人,太后娘娘驾到。” 欧阳锦站在门口的台阶上,看见魏昭一身素服,在众人的簇拥下,翩然走来。 身后丫鬟怀里还抱着一把琴。 欧阳锦扶着小厮走下台阶,不能下跪,“太后,恕微臣不能行大礼。” 魏昭微笑,“欧阳大人,我今特意把琴拿来,为欧阳大人弹奏一曲。” 欧阳锦的笑容如浴春风,“不敢,折煞微臣。” 魏昭看了看这方小院,小院里栽种一棵桂树,满院飘着桂花的幽香,魏昭回头对玉花道:“把琴摆在桂花树下。” 侍女们抬出琴桌琴凳,玉花摆好琴,魏昭端坐琴凳上。 黄昏的小院里飘出悠扬悦耳的琴声。 秦远三人也坐在院子里听琴。 桂花树下,魏昭一袭素裳,纤白指尖下流淌出琴音空蒙清逸,意境悠远。 秦远和陈子风是第一次听魏昭抚琴,听得入神。忘了周遭的一切,忘了燕军逼近,这一刻,心灵宁静。 太和殿,文武百官分立两侧,听着探马来报,“燕军已经围困京城。” 满朝文武望着上方端坐的魏太后,燕军围困京城的消息带来的恐慌,渐渐平复,年轻的魏太后,一介女流,临危不惧,满朝文武七尺男儿,又怎是贪生怕死之辈。 文武百官没有一人逃走。 又一太监跑进来,“报太后,城外燕军喊话,叫太后开城纳降,否则,即刻攻城。” 魏昭神态自若,站起身,“众位爱卿随本宫上城。” 太和殿外登辇车。 魏昭在文武百官簇拥下,缓步走上城墙,居高临下,放眼望去,城外燕军旌旗招展,器宇轩昂,排山倒海,气吞山河之势。 隐约看见燕军众将领簇拥中一人,内穿银甲,外披雪白战袍,骑着一匹烈焰驹。 徐曜朝城上望去,只见一抹明黄随风飘扬,魏昭屹立在城墙上,凛然无畏。 魏昭伸手,接过身旁将士的弓箭,搭弓,嗖,一支羽箭射出,飞向燕军阵营,一个士兵拾起羽箭,箭上插着一封书信,士兵跑到燕侯马前,把书信递给徐曜,徐曜接过,展开一看,一行字:城在人在,城破人亡,退兵五里。 第135章 魏昭命士兵喊话, 几个士兵齐声喊:“城下燕军听着,我朝明日派使出城。” 徐曜和燕军一干众将听见,汤向臣道;“侯爷,京城兵力不足,城中空虚, 但现在夫人做了太后, 夫人足智多谋, 如果死守城池,恐怕一半月攻不下来, 我们暂缓攻城, 等特使前来,听他说什么。” 徐曜望着城墙上那个纤细袅娜的身影, 迎风屹立。 “好, 我们收兵。” 魏昭及文武群臣站在城墙上, 望着城下燕军有条不紊地退兵, 变后队为前队,队伍没有一丝混乱, 秦远道:“难怪燕军战无不胜, 军纪严明。” “明日早朝商议,何人出使燕营。” 众文武百官跟在魏太后身后。 魏昭率领文武百官下了城墙, 登辇离开。 辇车朝皇宫行驶,前面仪仗开路, 四周大内武士护驾, 文武群臣乘轿骑马, 前呼后拥,官道上浩浩荡荡,甚是壮观。 燕军已经包围城池,京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