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7节 (第1/3页)
院子里一个才留头的小丫鬟端着一个铜盆,里面放着一双新刷的绣鞋,前日下雨,踩到泥水里,她把绣鞋晾在倒座窗台上。 魏昭从敞开的窗子里望见,看这个小丫鬟不熟悉,问书香,“那个丫鬟是谁?” 书香解释说;“咱们二房里一个小丫鬟生病了,病不太好,大夫人说不能侍候主子,就把她挪到外院,另派了这个叫锦儿的小丫鬟过来。” 一个粗使的小丫鬟,魏昭也没再问。 徐玉嫣问书香,“我画瓷画的工具都还在吧?没给我弄丢了?” 书香赶紧说:“奴婢给姑娘收着,哪里敢乱丢。” 徐玉嫣说;“二嫂不回来,我都没心思画了。” 魏昭说;“你上次画的盘子,我听兴伯说开窑拿出来一看挺不错,我叫常兴去时给你拿回来,送你做个纪念。” 徐玉嫣又跃跃欲试,“二嫂,我接着学瓷画。” “二姑娘一画趴在桌上几个时辰,我们看着头都晕了。” 杏雨笑着道。 “这屋里这么热闹?” 大夫人赵氏走了进来,“大嫂。” 魏昭跟徐玉嫣都站起来,给赵氏让座,魏昭扯过一个长条绣花青缎褥子,铺在炕上,赵氏推到一边,“天热,我可不坐这劳什子。” 赵氏坐下,道;“弟妹,你可回来了,你不回家,看把二弟想的,整日神不守舍的,你们小俩口才成亲多久,正是蜜里调油,你就把二弟一个人丢在家里,不是嫂子说你。” 小声耳语,“便宜了高姨娘。” 魏昭笑而不答,夫妻分离二十几日,徐曜在新北镇大院的那晚,哄着她,要得很凶,难道高姨娘出工不出力。 赵氏看见徐玉嫣又想起,“玉嫣meimei,你这次出门带的贴身大丫鬟玉环死了,你看屋里的小丫鬟中意那个,提了一等大丫鬟,补玉环的缺。” 徐玉嫣想想,“那就把雪婵提一等。” “行,你屋里的事你说了算,我再派一个小丫鬟给你。” 赵氏家事忙,说了几句话,告辞走了。 徐玉嫣也走了。 晚膳时,徐曜没回房,魏昭命杏雨,“你去书房问侯爷回后宅吃还是在前院吃。” 杏雨一会回转,“侯爷说在外院吃。” “那你去告诉大厨房被侯爷的份例饭菜送去书房。” 外院,庆泊堂里,三爷徐霈、汤向臣、章言、余勇、许渭、周翼,一屋子人。 徐曜坐在桌案后,靠在椅子里,对徐霈说;“十日后,你挑三千人,送亲到辽阳,到辽阳后留在那里,等仗打起来,你可做个里应外合。” 汤向臣胸有成竹,“侯爷此次去辽阳已经跟黄太守达成默契,到时黄太守投诚,三爷在内接应,何愁此仗不胜。” 徐曜道:“朝廷跟辽东开战后,我们先坐山观虎斗,二弟你等我消息动手。” 徐曜起身,走到军事地图跟前,众人围拢过来,进兵计划和路线已经研究很多次了,徐曜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 门外小厮留白进来,“回侯爷,夫人问侯爷是否回内宅在吃晚膳?” 徐曜抬起头,“告诉夫人,我不回去吃了。” 留白出去告诉杏雨。 许渭说;“幸亏夫人及时的找到了,不然,把侯爷绊住,赶不回来,这可就耽误大事了。” “啥事也没有这个事大,不管夫人救没救出来,侯爷也要在发兵之前赶回来。”汤向臣说。 徐霈皱眉,不赞同,“仗打败了,可以再打,人没了,岂能死而复生。” 汤向臣摇摇头,“三爷还是年轻,自古战场上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不能意气用事。” 章言瞅瞅徐曜,徐曜面色平静,不知道心里想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