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4节 (第1/4页)
这回太后总算是心满意足,而且再也不落泪伤感了:既然这故土的景象她以后可以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她还有什么可伤感的呢? 待到这一遍放完,更多人开口向康熙请求,一致请皇上赏脸,将这奇景再放一遍:毕竟这幅幕布太小,她们好些人都是坐在太后身旁的,实在是没能够看清。 仁宪皇太后向来慈爱,当下笑呵呵地应了,只命人将这座车驾推到一旁,谁想看的,自己去看便是。太后身边聚着的嫔妃们登时都来了劲儿,争先恐后地去了,又偏偏要做出那等的谦恭容让的架势,你让我,我让你,最后还是让序位最前的德宜两位先看了。份位不高的陈贵人虽然正将两岁多的二十一阿哥胤禧抱在怀里,可也只能与旁人一样,老老实实地在后面等着。 十六阿哥乘机命人恢复了慈宁宫中的半拉灯火,将太后所在的这半边又照得煌煌如昼。 石咏候在慈宁宫外,远远望着殿中的情形。他见到太后正一脸慈爱地望着面前对答的十六阿哥,康熙皇帝本人坐在太后身侧,虽然不见什么笑容,可却望着十六阿哥频频点头。石咏虽然看不见十六阿哥本人脸上的表情,可是他猜也能猜得到,这一位,此刻恐怕正在心里暗暗得意呢。 然而石咏心中,却并无多少得意之情。虽说他此刻做了一件穿越党经常做的事,将现代技术改头换面,拿到古代去震慑古人,可这时候的石咏没有半点得意之心:他既没有心思去规划这动画影音行业的未来,更没有把这紫禁城变成“紫来坞”的妄想,此刻他心中唯一的感慨是: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 “动画”的原理,就是石咏曾给画工们展示过的“视觉暂留”。通过分析这种现象,欧洲人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制成了石咏所制的这种“动画短片”,勉强可以算是现代意义上的“动画片”。 石咏这次费尽心力,却只做出了这种最“原始”最初级的动画产品,这其实让他心里挺不是滋味儿的。 他还有很多设想,比如想将画稿做成“负片”,用投影的方式投射到一面空白的粉墙上,这样可以让慈宁宫中所有在场的人,都成为这场“科尔沁风光”大片首映式的观众。 然而他却还都做不到,甚至还不得不将这动画的“尺幅”,控制在一个较小的,容易转动并控制的程度上。这直接导致了只有太后本人,和她附近坐着的一两人,才能轻易看清这“动画”的内容。 造成这一点的原因,固然有康熙留的时间太紧,来不及做太复杂成品的缘故,可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石咏一人,压根儿不具备所有的专业知识。 他来自一个分工非常细致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是一具巨大而高效的机器上的一枚螺丝钉。也因为这个,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人都只了解自己最熟悉的那一小部分工序,却极难对某项工艺从头到尾的全过程完全了解。 就拿这“动画”来说,光是画工,就可以分成人物设计、画面分镜、原画绘制、中间画绘制等很多个工种与程序,画的种类已经这么多,更不用说那些负责脚本、构思、布局等等之类的灵魂人物了。 在这一点上,古人其实比现代人做得要好很多,例如他的同僚唐英,历史上的唐英,就曾经亲赴景德镇,将中国的制陶制瓷业从头到尾梳理了个遍,亲身了解每一道工序并亲手制作,因此才能有《陶冶图说》这样的行业专著问世。 作为一个门外汉,石咏此刻唯一的想法,就是感到侥幸! 他遇到了一群非常有能力,踏实肯干,而且具有开放性的思维、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画工同僚们。眼前这一件献给太后的万寿贺礼,与其说是他石咏一人,利用穿越者的便利,倒不如说是他集合众人的力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才做出的这样一件具备“动画”雏形的东西。 在短短的二十来天里,这七八名画工,大约画出了一千五百幅画稿,最后选用了将近一千幅。 与此同时,石咏还与他的同僚们,一起设计了“放映”这幅“动画”的装置。石咏原本还发愁,如何才能保证每一幅画幅都能恰如其分地展现在观者面前,丝毫不移位;便立即有同僚前来提醒他,不妨试试带有锯齿的轮轴,从而将粘连在一起的长达千尺的画卷规规整整地卷起…… 众人一起,在这二十几天内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终于将石咏这个只有理论与“空想”的“动画”,真的做了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