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节 (第2/4页)
祝福,并且向大家告辞。她得赶紧回西林馆去了。学校里的人都知道第二天是佛诞日,也对阿俏的提前离开表示理解。因为孟景良和范盛光两个都忙着应酬,到头来还是周牧云自告奋勇送阿俏回去。 一路上,周牧云打着手电照着路,两人并肩走着,始终一言不发。周牧云直到到了西林馆门口,才闲闲地问了一句:“头上的新发夹挺好看的么,以前那只红色的去了哪里,怎么不见你再戴了?” 阿俏“哦”了一声,抚了抚鬓上戴着的玳瑁发夹,向周牧云道了一句谢,挥手道别,奔回西林馆内去了。 周牧云心痒不已,在西林馆外站了好久,直到西林馆里再无声息,似乎人人都已经歇下了,他这才转身,索性掐了手电,借着天上的星光,哼着歌儿向山下走去。 阿俏回自己屋子之前,经过师父静观师太的禅房,只见禅房的门尚且大开着。阿俏停下脚步,往屋内望了一眼,只见静观师太正背对着她,在蒲团上打坐冥想。早先静观身前摆着的那只巨大白瓷盘,却已经蒙上了两层洁净的白布,叫人看不见盘中的情形。 师父的《辋川图小样》,阿俏暗暗地想,一定是已经完成了。 她不想打扰静观师太静修,便蹑手蹑脚地自己回房去休息。 第二天便是佛诞日,一大早就有惠山禅寺的僧人上山来,向静观师太见过礼之后,就将西林馆准备的素席面整个扛下了山,送到禅寺中去,供在大雄宝殿跟前那座释迦牟尼像前。 阿俏先急匆匆地跑到学校去给大家伙儿熬了点儿粥。范盛光昨夜据说太过开心,喝得酩酊大醉,至今宿醉未醒,因此所有的担子就都撂在了阿俏这里。等她将厨房的活计全部忙完,再赶到惠山禅寺,禅寺跟前已经人山人海,挤都挤不进去。 好在阿俏在这里混的时日长了,知道几条捷径,当下从禅寺后面钻了进去,穿过观音堂,溜到大雄宝殿后面,最后在她师父静观师太身后悄悄探出个头,暗中张望。 在佛前供素席面的不止西林馆一家,但是西林馆因有静观师太在,地位尊崇,所奉上的素席面也正正地供在香案正中。阿俏抬眼望去,见到慧云师姐雕的豆腐牡丹就在其中,白玉色的牡丹花瓣在天青色的瓷盘中微微轻颤,与真的一无二致。 她暗自钦佩:慧云师姐一片虔诚心意,和十几年的禅定功夫都用在了这牡丹上,这牡丹怎么会不好看? 再看看,静观师太所准备的《辋川图小样》,依旧蒙着那两层棉布,供在佛前香案上,想必是在等候惠山禅寺的住持过来揭晓这一幅传世杰作。 她对那盘《辋川图小样》好奇至极,心里像是有无数只小爪子在挠来挠去。好不容易等到惠山禅寺的住持穿着□□,宝相庄严地走出来,向诸位前来进香的香客合什行礼,又念了一大堆经文,这才向众人宣布,今年佛诞节,本地的禅寺、尼庵与不少善男信女,都准备了在佛前供奉的素席面。 接下来这位住持偏又卖关子,从案上摆在最旁边的素席开始一一介绍,一直讲到最正中最为重要的西林馆素席那里。在西林馆的供奉之中,慧云师姐的“雕白玉豆腐牡丹”就已经是惊世骇俗之作,可是众人的目光大多还是落在了那只被白布遮盖的瓷盘上。 辋川图! 盛世唐气象,菜上现山水,盘中溢诗歌这传说中的神奇菜式,今日则由本地“云林菜”的传人复刻出来,呈现在盘中,让众人一饱眼福。 阿俏十分好奇:王维的《辋川图》有绘制了他辋川别墅的二十景,后来的名厨梵正用食物制作的《辋川图小样》,则是用二十盘分别呈现这二十景。静观师太只用了一只瓷盘,究竟是只呈现了二十景中的一景,还是是将二十景汇于一盘这答案很快就要揭晓了。 “诸位,”惠山禅寺住持此时上前一步,合什向众来宾与香客开口:“各位久等了,想必诸位与老衲一样,都盼着能见识一下西林馆静观大师供奉佛前的‘辋川图小样’。老衲就不吊各位的胃口了。” 说着他转身向立在身旁的静观师太鞠了一躬,静观师太亦向他行礼,平静地道:“有劳住持!” 住持大师便转身,面对着佛前香案,小心翼翼地揭起覆在那只巨大的白色瓷盘上的白布揭去一层。围观众人无不翘首看着,挤在后面的免不了踮起脚,伸长了脖子探头往前看,见到白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