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节 (第2/4页)
,自己尝了尝,总觉得缺了点鲜味,仔细一想,这才恍然她以前在酒楼做这道豆腐菜的时候,一向用的是浓鸡汁打底,今天突然换成了素高汤,总觉得有那么点儿不对味。 可是再一想,她总归要照顾到静观师太是位出家人,不用鸡汁就不用鸡汁吧! 最后为了让这道豆腐好看,姜曼容特意去寻了一个小葫芦瓢,搁在海碗旁边,作为品尝这道豆腐的盛器。海碗之外,她还特意准备了一副黑色漆器的碗勺,专门供静观师太使用。姜曼容自己已经试过,黑色的碗勺,用来盛舀白嫩的豆腐,格外显眼好看。 到了傍晚,太阳往西天沉落下去,静观师太依约来到了山下的宅院里。附近的乡邻百姓听说静观师太今日就会选出一名唯一的弟子,纷纷过来围观。 阿俏与姜曼容,各自托着准备好的菜式,来到了静观师太面前。 静观师太与往常一样,先是双手合什,向阿俏与姜曼容两人行礼,再次感谢她们二人尽心地准备了这两道菜式。接着,静观便说:“你们两人请上来,说一说,为什么你们擅长这道菜,品尝这菜式的人,又该如何看待你们。姜姑娘、阿俏,你们两人,谁先来?” 姜曼容事先准备了一番说辞,心想,若是教阿俏抢了先,回头她再说,教人觉得没新意,该有多不好。于是姜曼容就抢着说:“我来吧!” 说着,她就将手中的托盘端上了桌。姜曼容手脚麻利,马上用那葫芦瓢从海碗里舀了一瓢豆腐,倒在黑色的漆碗中,双手托着,递给静观师太,柔声说:“大师请慢用。” 接着她清了清嗓子,开口陈述:“大师想必已经得知,我不是什么富贵人家出身,又自幼就失去了母亲,一向随父亲漂泊在外。这豆腐本是贱物,小时候最常吃的就是它,反反复复,做得多了,才发觉,原来这豆腐做好了,也能做出非同一般的味道。” 她提及身世,声音显得哀婉可怜,听得周围围观的人一片唏嘘。再说到后来,姜曼容的声音却渐渐转强,教人听了,凭空生出一股子钦佩之心,钦佩这个看上去柔弱的少女,竟能挺过许多世间的苦楚,不断锤炼自己的手艺,一步步达到今天这样的成就。 “大师,这道菜,我只是想让品尝的人知道,虽然我的出身不好,见识不广,所学也不多,可是我肯吃苦,肯学,我也像这种食材一样,能够做出各种各样不同味道的菜肴。” 姜曼容说完,旁人便有鼓掌叫好的,犹以上回那位李善人为最,估计还对那道红焖牛腩的味道念念不忘呢! 静观大师听见,赞同地点了点头,说:“这就好,我听见你这么说,很是欣慰。” 她说着低头,送了一勺豆腐入口,细细地品味这豆腐的味道。过了片刻,静观大师睁开眼,问姜曼容:“这就是你,最擅长的菜?你平常做豆腐……哪怕是最席面,也是这么做的?” 姜曼容总不能答不是,她刚才将话说得满满的,这时候没法儿否认,有点儿尴尬地点了点头,说:“是……素菜里头,就是这么做的。” 静观盯着她看了片刻,说:“可我没让你们做素菜啊!” 说着静观师太转过脸望着阿俏,问:“阿俏,你做的也是素菜么?” 阿俏摇摇头,老实地说:“不是,大师让我们做最拿手的,我就按平时拿手的,做了一道出来,里面用了鸡汁与火腿汁,主料也……不能算是素的吧!” 静观点了点头,望着阿俏手中,眼中流露出不少期许,“来吧,孩子!” 阿俏就将她手中的托盘捧了上去,托盘里,只有一只小盅,旁边放着一只银匙。阿俏将托盘放在桌面上,自己小心翼翼地捧起那只小盅,递到静观手里。旁人只隐约见到那只小盅里有金红色物事,而阿俏如此小心地捧着,就真的如捧着一颗心上来似的。 “静观大师,我做的这道,是清炖上品血燕。”阿俏见到静观低下头仔细观察盅里血燕的状态,继续说,“人都说这血燕是燕子的心血所化,我只想说,我呈上的每一样菜,都是我的心血。我会认真对待每一样食材,每一道菜式;更会像是奉献出我毕生心血一样,去敲打琢磨烹饪上每一个微小的细节。只有千锤百炼之后,做出来的菜式,才是值得流传下去的菜式。” “大师,您面前这道炖血燕,盅里除了燕窝与原汁高汤,没有加任何其他辅料,纯是本真。这也是我的态度,做人就该清清爽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