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7节 (第2/4页)
当然的阴谋论着太子李亨这段时间的做法,可是,王忠嗣却拎着他的脖颈把人从书房里扔出去的时候,还特意告诉了他,王忠嗣觉得,太子李亨如今的境遇,分明就是被人赶鸭子上架了而已,太子若是有这般诸多心机算计,他唐唐东宫太子,也不至于一直被李林甫这个宰相给压着打了…… 王忠嗣脸上的表情一阵阴阳变化,临了临了了,王忠嗣还朝着王思礼身上踹了一脚,直接把人丢出了自己的书房,只是最后抛下一句话道:“没准之前的事情,根本就不是太子李亨能自己做出决定的,便是有,想来也是东宫其他幕僚在各司其职的打着各家的主意……” · 比起远在西北边陲的王忠嗣和王思礼,距离长安城近上许多的萧嵩和萧燕绥,却是更晚了几日,方才在一封来自徐国公府的家书中。知晓了东宫的这一风波。 坐在祖父萧嵩的身边,边学边玩的下着棋,萧燕绥慢慢悠悠的给萧嵩念完这封信之后,她的关注点还是一如既往的和别人不一样。 “先是前太子妃韦氏的兄长,然后又是被废的杜良娣的父亲和姐夫,噫……”萧燕绥眨了一下眼睛,忍不住啧啧称奇道:“阿翁,我突然发现,太子好像和他的姻亲家犯冲啊?” “……”萧燕绥这么简简单单两句话,说得如此理所当然,一时之间,萧嵩愣是不知该作何回答。甚至于,被自家宝贝孙女带偏了思路之后,萧嵩一边琢磨着这件事的经过始末,竟然也突然有些诡异的觉得,萧燕绥说得竟然还挺有道理……!? 免不了的,人上了年纪就爱瞎想,萧嵩一向想得开,倒是没这个毛病,只不过,他的大脑却是依然活跃的,面对自家孙女的时候,更是思路扩展到了一个称得上清奇的方向上,“太子妃韦氏和杜良娣……我发现,除了太子李亨之前,之前的寿王李瑁,也是因为寿王妃才,嗯……” 萧燕绥一想,果然跟着点头,随口笑道:“有道理。” 祖孙二人互相吹捧了一波之后,自己都觉得有点尬,待到最后一句话音落下,两个人不由得有些面面相觑。 半晌,萧燕绥抬手一捂眼睛,哭笑不得的辩解道:“那什么,阿翁,我刚刚是开玩笑的……” 萧嵩了然的点了点头,“我也是。”说着,萧嵩终于稍稍正色,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对萧燕绥颇为细心的教导道:“六娘有所不知,当年,武后在位,因为屡次杀子、以及废立太子一事,无可避免的引起了朝局动荡,更是牵连进去了不知多少人,说起来,圣人当初也险些被卷入其中,想来对此记忆颇深。” 萧燕绥微微睁大了下眼睛,轻声说道:“三庶之乱……” “不错,”萧嵩抚着抚恤点了点头,也下意识的压低了声音,轻声道:“圣人早先的做法,其实和当年的武后颇为相似。更何况,时至今日,西、北一带有吐蕃、突厥,各不安稳,南面还有南诏六国,看他们王位更迭间那混乱的局势,估计早晚也得出乱子。如今的朝局之上,还有别的动荡,现在这个时机,便是圣人,想来也经不起第二次太子的废立了。” 萧燕绥眨了眨眼睛,好奇道:“难道阿翁觉得,太子之位稳如磐石?” ——说实话,对于当今的圣人李隆基,萧燕绥还是有着一个明确的印象的,毕竟,除了初中历史书上特意讲过开元盛世,而且,李隆基和杨贵妃确实是唐朝古装剧里的红人了,可惜,李隆基之后的那位皇帝,她就完全没印象了…… 第100章 萧嵩想了想, 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只是叹了口气道:“不好说啊……” 不等萧燕绥继续追问, 萧嵩便继续耐心的解释道:“按照目前的局势来看, 边关不稳,朝中便更不能出乱子。六娘可知,皇权之争中, 什么情况下最容易出乱子?” 听到这个问题,萧燕绥不由得愣了愣,然后便按照自己的理解,特别直白的小声说道:“改朝换代呗……” 一旦某个人正式上位,除非出现什么大的意外, 否则的话,坐在皇位上的人基本就已经成了定居, 所以, 自然是临近尾声、结局尚未有定论时,堪称是白热化的那段争斗来得最为激烈疯狂了。 “……”萧嵩默默的瞅着自家孙女。 他早就知道萧燕绥有主意,可是,饶是萧嵩, 也没想到,萧燕绥会把“改朝换代”这么敏感的事情如此轻易的说出来。 毕竟是时代影响下的三观差异, 萧嵩本人称得上睿智豁达, 可是,他的思维依然是局限于封建朝代的,对于天地君亲师, 有着理所当然的敬畏之情。 至于萧燕绥则不然,即使平时表现得还算收敛克制,可是,萧燕绥在骨子里,她的思想和思维方式,终究还是和这个时代默认的很多规则是不一样的,只不过,因为出生在了唐朝上流社会的门阀世家的兰陵萧氏,萧燕绥在唐朝的生活,其实和这个时代真正的平民百姓相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