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2节 (第2/4页)
这事情也说好了,大家一起吃两杯酒,也算是我们牛头村的陪罪了。” 丑姑连忙把姜春花扶上车,大声说:“不敢当,我们可没指望来他家吃饭的,我们姜吴村的人自带了干粮。” 她这么一说,其他人自然也只能跟着她说:“不吃了,还吃什么饭,气都气饱了。” 然后,大家扬长而去。车上还有饼子和黄瓜,管够。 马车驶出了牛头村,姜吴村的人还象在做梦一样,没想到这么轻而易举的就把姜春花接回来了还不说,还在牛头村狠狠的威风了一把。今日总算是扬眉吐气了一回。 而牛头村的人,却在姜家人走后,全部涌上来狠骂刘家人了,没有一户人家同情他们的。甚至有人还在笑话他们活该。 第131章 姜家虽然接回了姜春花,但说实话,显然也没有想过要让她和离的。别说姜家没有这个念头,就是姜吴村的人也没有这个念头,他们今天来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给刘家及牛头村人一个下马威而已。 大家心里还想着,这回总算把他们搞怕了,不敢再欺负春花了,以后春花就可以和刘老三好好过日子了。 所以,在回家的路上,丑姑就在思考如何让姜春花彻底摆脱刘家这个火坑。 不过,谁也没有想到,姜春花回到姜吴村还没有等到刘家人上门来赔罪和接人,刘家就出大事了。 刘老头在挑水浇地时失足落水,刘老三和老婆子连忙去拉他,结果一家三口全部落了水。虽然,当时村里人都参与了搜救,但到了第二天上午,才把刘老三的尸体寻上了岸,而那两个老家伙,连尸体都没有寻着,极可能是顺着水流到下游去了。 本来老刘家的是不用下地干这种重体力活的,但因为少了姜春花这个主要劳动力,刘老三也因为被打得最狠,要先休养几天。地里的活可不都压在刘老大,刘老二加他们的媳妇身上了吗? 干了几天,刘大嫂和刘二嫂借机也闹起了革命,不象以前那样出死力干活了。刘二嫂有正当理由,她是个孕妇。而刘大嫂也找借口说身体不舒服,这种敏感时候,老刘家的也不敢再折腾,大儿子二儿子又比刘老三疼媳妇多了,面对爹娘的怒火也不吭声。 一下子少了四个主要劳动力,地里活儿堆积了不少,没办法了老婆子只好自己也跟着下地去干活了。 这下可好,不怎么干活的刘老三母子两,都跟着送了命。刘家三口,只寻回了一具尸。当下就有人开始议论刘家人是遭了天遣,太毒太坏,连老天都看不过了,出手收拾了他们呢。 谁也不知道,昨夜那个漆黑的夜晚,几个黑衣人从牛头村附近的河边林子里,背出两口大麻袋匆匆离去了。 牛头村派了人到姜吴村来报丧,姜春花自然是不愿意再回刘家去了。况且现在刘老三都死了,她还回去做什么? 所以,她立马从后门偷偷溜来找丑姑商量,丑姑的意思是让她不用去刘家奔丧了。 孙婆婆却说:“不行的。现在她还是刘家的人,没有说男人公公婆婆死了,她不回去奔丧的道理。但是可以说服大家,让她热孝里就与刘家断亲,回娘家以后再改嫁。” 其实有些人改嫁还就趁着热孝呢,反正迟早要嫁的,还不如早早办了省事,也不用在婆婆苦守着了。 丑姑点点头,说:“既然非得去一趟,丧事一结束,你就立马从刘家出来,一定要当众要求回娘家改嫁。你先和你弟说好。回来后,就先住我们那田边去,免得听村里人的闲话,而且也不用受到你奶奶和弟弟的约束。” 三人商量好说词,姜春花才放心的回姜家去了。 姜家去牛头村闹的这一出,果然就如丑姑所说的,给姜大牛很是长了脸。不仅如此,他家还得了刘家的一两银子,三只鸡,一篮子鸡蛋,二十斤粮食,姜春花又吃了多少啊。姜春花总共就在姜家住了几天,丑姑还拿了一桶活鱼两块咸rou过来呢。这些全部都便宜姜家了。 得了这么大的好处,姜大牛现在也是越发会做人了,也越发明白了丑姑是个聪明人,听她的没有错。所以姜春花把和丑姑商量的话和他一说,他稍微想了想就同意了。 他再把这些话和奶奶说了,姜奶奶也觉得刘老三死了,姜春花再回去也没意义了。别说两家人已经撕破了脸皮,打了架,就是和和气气的过着日子,年纪轻轻的也没有说要守寡的。何况丑姑还说了,以后姜春花再嫁,她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