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4节 (第3/5页)
可在外走动,不必拘束。” 两人这才有些放下心来,连连拜过之后,方看也不看这些外番洋人的退了下去。 “这可有些不礼貌。”来自瑞典的约瑟夫·巴克尔轻轻地抱怨了一句,他不知道这两个是什么人,但既然住在这里,想必也不是这个国度的贵族。再说了,这个国度的贵族虽然傲气但是并不缺乏礼貌,就像是管大人那样。 他这么一说,边上的众人也点点头,交头接耳。管云飞看着这群一脸直白地表达不满地洋人并不答言,轻咳了两声,将刚才和那两人说得话照样说了,就匆匆离开。按照惯例,他进京之后的第一件事情本该是进宫面见林瑜。只不过林瑜时间排得太满,他才先来安顿这些人。刚才宫中已经来人召唤,自然要先去面见汉王。 八月底的时候,中秋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但是热闹的气氛并没有因为节日的结束而结束,反而更加浓烈了一些。因为众人都知道,汉王殿下的登基大典就快要开始了。 参加登基大典的除了本就该有的众位臣公、归于宗室的林如海一家,众位维护秩序的军人,还有就是本次在林瑜特别准许范围内的京城百姓以及众位使臣。 不过,他们都只被允许远远的看着,并不能接触到中心。 祭天用的圜丘在紧赶慢赶之后终于落成,是京城中唯一的一个完好但是拆后重建的建筑。原因也简单,圜丘始建于嘉靖年间,在满人入关之时经历战火而毁后再一次重建,门额上刻着满文不说,礼制上并不是非常规范。 新建的圜丘参照如今西安府的那一座隋唐时遗留下的那一座所建,也更符合周礼。圜丘为四层圆坛白灰抹面。每层圆坛都设有十二陛(即上台的阶道),呈十二辰均匀地分布在圆坛四周,分别朝十二个个方向辐射,均匀分布于圆坛四周,为子陛、丑陛、寅陛、卯陛、辰陛、巳陛、午陛、未陛、申陛、酉陛、戌陛、亥陛,子、午、卯、酉陛又称北、南、东、西陛。其面南的午陛则宽于其他十一陛,是皇帝即林瑜登基时登坛的阶道。 时间越是临近,京城中就越是热闹。各地的重臣能来的全都已经来了,按照惯例,新皇登基都是要开恩科的,所以,各地的举子也聚拢而来。更别说京城边上的乡民,有闲暇的全都赶来看热闹。 这时候就显示出那些商人们的头脑来了,这些天光卖卖茶水就赚了不少。要不是登基大典严肃无比,林瑜相信他们有本事将小买卖做到祭田哪一个环节上去。当然,这个胆子他们暂时还是没有的。 整个京城仿佛陷进了红色的海洋,不过,热闹是百姓们的,一片玄色的军中却是愈加紧张。虽然军管已经结束,但是荷枪实弹的军士却没有完全从街面上撤离。京城的百姓已经和金陵的一样见怪不怪了,这些兵士军机严明,若真的欺负人,一状告上去一告一个准的。 倭国的德川家最终还是以他们‘天皇’的名义上了呈表,送呈表来的人也非使臣,这算是不愿朝贡的意思了。得到消息的时候,林瑜在被摆弄着试最后一次衮服,他也下了最后通牒。 “我绝对不会再试一次了,现在是什么样的,过几天大典上也就是什么样子的。”正式的礼服本就一层叠一层,不客气地说,得有十来斤重,自己一个人绝对穿不了。几个人围着,穿一次还得花上半个小时多,再这么来几次,林瑜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好耐心。 尚衣局女官一听,差点没吓得心脏都从嘴里蹦出来。幸好,这一次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看过之后,终于完美了。她连忙指挥着侍女将衣裳配饰像是剥洋葱一样从林瑜身上剥下来,宝贝似的捧着放进紫檀木的箱子中锁好。将钥匙呈给白术之后,这才跟背后有人撵着似的离开了。 一边的常子茜笑眯眯地看着林瑜换上常服松了口气后道:”前两次我瞧着就挺好,也不知道她哪里看出来的瑕疵,改了一遍又一遍。” “人家这是术业有专攻么。”常子茜大笑,指了指案几上,“外头呈上来的,说是倭国那边来的?” 林瑜转过去,打开封口一看,冷笑了一声,道:“好一个天皇,好大的口气。”说着,就将手中的呈表往边上的废纸篓里一扔。 常子茜见他虽是冷笑,却丝毫没有动怒的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