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5节 (第3/4页)
边也没有一个老成可靠的长辈这样戳人心窝子的话,小心地道:“北州那边的大夫要好些,我送你去姑妈那边去罢,也散散心。” 柳秋池已经知道了北边发生的事情,见贾琏过来请假,什么都没有说地批准了。贾琏就带着王熙凤跑去了北州林如海的府上。 不过,他们还没有摸上林家的门槛,就被告知林家的主子这时候都不在家中。 出示了身份证明之后,贾琏先带着王熙凤安顿下来,这才向带他们进来的夫人打听。这才知道,贾敏在北州已经成了第一所女中学的校长,也像男子一样上衙。 不过,今天她却不是为了这个出去,而是去了将军府。 将军府上这是传出了好消息,所以贾敏这个代了一半母职的夫家人就带着黛玉一道来了将军府。 这时候府上娘家人夫家人都齐活了,不过,两家都不是高调的人家,常子茜这一胎有非常要紧,所以知道的也就常子茜的祖母、母亲两个人并夫家的贾敏、黛玉两人。 按理来说,黛玉一个未嫁姑娘出现在这样的场合并不合适。不过,在北州呆了一段时间之后,贾敏自己都出去做起了女校长,怎么又会拘着黛玉呢。半大的姑娘体会到了北州的自由,乐坏了。平时只要她身边带足了人,她的母亲就不会约束她出门走走。 当然,她也很懂事地从不走远。聪慧如她也知道现在开始她的身份不一样了,并非她就因此而感到自傲。若她是这样的人,她何必还在女校里头天天和那些平民女子混在一起,并乐于教给她们她所有的知识。 只是,身份的不一样意味着她越是谨言慎行、注意自己的安全,就是给前头征战的堂哥减少麻烦。这是一种必须,特别是在林瑜下了金陵之后。 和林瑜这一片喜报连连相比,如今京城中的朝堂之上一片萧瑟。汉臣基本上已经不在说话了,横竖隆昌帝相比起他们的声音,更愿意听信满臣的话。 林瑜进攻安徽的行为表明了他们完全没有将那一张圣旨刊载了眼里,他们的胃口也远远不止如南宋故事一般,偏安江南一隅。 甚至,林瑜大军过去,地方官员也和过去的官员不一样。一开始,林瑜每攻克一个县城,就有一个知县自尽殉国,就连在他余威犹在的兴化府也是如此。后来,官员们也不自尽了,改为消失。朝廷对这样的官员也没有办法,难道还能杀尽天下官员不成。 现在倒好,林瑜大军一过,除了少少几个忠肝义胆的愿意振臂一呼组织团练,试图博一个抗击反贼的义名之外,更多的官员选择闻风而降。 如今朝堂之上的明眼人心中无一不在叹息,早说不能下那样的圣旨,划江而治!亏隆昌帝说得出来,这不就是割地么。如今一被宣扬出去,全天下谁不知道朝廷怂了。对这样的朝廷还能有什么信心可言,可不就是投降么? 现在知道急了,又有什么用? 中极殿汉学士耷拉着眼皮抬也不抬,不愿意看见隆昌帝那一副烧着了屁|股的样子,心里暗自盘算着怎么给家族安排一条退路。想到这里,他就对着抢了底下人的活,亲自跑去金陵宣旨的简海钧咬牙不已。这本是他安排给自家最出息的小孙子的活,没想到被这个老不要脸的截胡了。 什么上朝脸面、□□威严,都是放屁!也就糊弄糊弄上面的那个没脑子的傻子,他心里嘲讽着,看看,没有了汉臣,谁还能提皇帝出谋划策。瞧那些满臣们出得都是什么馊主意,嫌自己屁|股底下的龙椅还没来得及坐热是吧? 对面又不是傻子,这样的圣旨都下来了,还能不乘胜追击?更何况,他也听说了,贼军火炮几倍利于朝廷,从东番那边来的弹药源源不断,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贼军占据的疆域还不是很大,他对这个朝廷也没了信心。 如果,换了一个人做这个龙椅的话,说是重整河山他还相信几分。想着被圈禁在王府中的四王爷,这个老臣心里叹了口气。 天不佑靖朝啊! 隆昌帝本就不是什么很有策略的一个人,换做太平年间,也算不上一个中庸之君,在这样山河烽烟四起的情况下,他更是抓瞎了。 就在他艰难地想要将吞进口中的影子吐出来,交与将领们充作军饷使费的时候,又一个坏消息被报到了朝堂之上。 川中一直不怎么安稳的白莲教反了。 朝堂上现在连哗然的力气都没有了,好些老臣连闻都没有多问一句。山河不宁,各处起烽烟不是正常的情况么?白莲教一向暗蓄反志,有这么一天实在没什么好惊讶的。 这时候,隆昌帝做了一件叫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他将朝政扔给了重回朝堂,并升为太傅的乌拉建贤,自己躲进了深宫之中,一副不问世事的模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