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要做首辅_第8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9节 (第4/4页)

,嘴上却道:“还请将军吩咐,孙某万死不辞。”

    张忠大笑一声,意味深长道:“死是不用死的。”

    下半夜,孙千户带着张忠临时拨给他的手下,向着城内走去,敲开了一扇扇黑油大门。

    这些被打开的大门无疑都是这一次积极纳粮的大户们,他们有些已经听见了城门口的动静,正匆匆忙忙地卷了些金银细软准备逃跑,有些还在床上安心地呼呼大睡。无一例外的,被孙千户给来了个一窝端。

    他知道这是张忠让他彻底得罪了城中的富户,从此完全地和汉军绑在一起,所以这事干起来倒是还挺心甘情愿的。一开始张忠没开口的时候,他还以为是什么样的苦差事呢?没想到,这是让他查抄那些积极与汉军作对的人。

    对,就是汉军。现在,他也是其中的一员了,自然更愿意这么称呼自己,谁会喜欢叫自己反贼呢!

    按着张忠的吩咐,他一丝不苟地查抄着所有主动的富户,但是却放过了那些‘被主动’的人家。按照张忠的说法,他们汉军是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队伍,从不冤枉任何一个人,当然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和他们作对的人。

    就现在看来,整个军队进驻福清县的过程中的确纪律严明。除了主动伸出刀子的,他们没有对百姓动一分一毫。想到这个,再想想汉军手中掌握着的可怕武器,孙千户的心陡然热起来。

    哪个男儿不梦想着建功立业、衣锦还乡?更甚者,若是汉军能更进一步,他岂不是有了一个能青史留名的机会!

    一场血腥的战斗之后,第二日福清县的街道上只剩下了来来往往的兵士,原本夜间间或响起的枪声也完全没了踪迹。那些百姓躲在门板后看着这一群和他们印象中不大一样的兵士,小心翼翼的戒备着。

    直到家中没了存粮,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上街之后,才发现这些打着汉旗的兵士真的不会对他们动手。街面上这才渐渐的重新热闹起来,酒楼里也有了些许人影。

    方二郎往常去的那个酒楼最好的位置上一坐,以往这样的好位置可轮不上他一个闲汉,那都是有钱的老爷、官人才能坐的,他也就配做底下的角落里头。

    他点上一叠花生米,叫了一壶浊酒,新奇而得意地左顾右盼。这是个好地方,正好能看见下面台子上说书的,还能居高临下地瞧见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

    自然,这时候也就那些个袢袄大兵,手里端着一杆枪,身板挺得笔直。嗨,真他娘的威风啊!他摇头晃脑地感叹了一声,拈起一颗花生米,往嘴里一丢。他眼尖的看见下面的说书台上一个说书先生慢吞吞地坐了上去,赶紧回过头,端端正正地坐好了竖起耳朵来。

    就听那说书人一拍醒木,道:“正巧得了个新折子,今儿咱们就来说一说这盛世大唐!”

    相似的情景在不同的地方由不同的人演绎着,有说大唐的有说大汉的,也有说大宋的。从历史的片段中截出几个光辉的片段出来,再换成老百姓们能够听懂的语言,就足以在这个缺少精神娱乐的时代,起到舆论宣传的作用了。

    只要百姓稳住了,那些书生叫唤得再厉害也没有什么用。毕竟,像林瑜那样,做书生做到造反的份上,古今以来他还真是第一个。

    张忠在福清县收集了所有的能带走的粮食,就整装离开了县城。留下了原本的孙千户带着原本的溃军驻扎在这里,这并不是他心大也不是他信任孙千户这个降将,而是在朝廷眼里已经是从了贼的他除非自立门户,否则就只能躲在汉军的麾下,才有一条路可以走。

    而若是自立门户的话,无疑是自取死路,比跟着他们造反还看不到希望。这个时代又不是东汉末年混战的时候,可是连个转投的方向都没有。

    所以,张忠放心地留下一县衙的金银财货,率领着大军拍拍屁|股就跑了,一点也不担心身后某些人会不会降而复叛。

    孙千户目送着打着汉旗的大军远远的去了,果然带领着剩下的兵士兢兢业业地守着福清县,未敢有一丝一毫的不轨之心。

    就当林瑜兵分两路,向着福州府府城的方向挺近的时候,兴化府失落、连带着福州府内也已经燃起了硝烟的消息终于姗姗来迟,传进了建宁府,福建都司所在的府城。

    “这是出大事了!”新任的福建巡抚章巡抚这时候正是万分后悔顶下了这个位置,据说上一个巡抚简巡抚就是因为治下接连出了几桩大事,这才被降级调进了京城,这还是当今的心腹呢!

    说起来,怎么什么坏事这里都有一份呢,实在是太邪门了!

    见当地都司的都指挥使沈大人穿戴着铠甲大步流星地走过来,章巡抚胡乱蹦的心脏好歹安稳了一些。他忙迎上去道:“沈大人气势轩昂,必能吓得贼众闻风而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