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0节 (第2/4页)
管谈你的去。老爷子那边自有我来担着。” 常子兰听见这么一声,也就没有什么异议的退了下去。他也不过是劝一声,要说对那边的前景不想着咬一口,那是骗人的。横竖,到时候就算他不答应,也有别的商户来将新糖走私过去,他为何不自己吃下这一笔的生意呢? 既然有林瑜这个高个子顶着,他也就没什么好不放心的了。 就像是林瑜说的,不多时,果然有人和他来谈新糖的事情。来开的价码都是和之前一样的,但是这个商人他却并不认识,并不在他昨天的见到的那些人之间。常子兰只做不知,定下契约,等对方将先头的银子抬了过来就发货。 偷偷躲在后面的田师爷见常子兰这一副坦然的样子,心里反而开始纠结。 他当然也想过干脆换一个接应的地点,但是在兴化府本就是事先就约定好了的。再改换的话,需要付出的代价就很大了。 再者,相比于熙熙攘攘的泉州,那里虽也有他们的眼线,但是朝廷的耳目更多。特别是那些皇商,几乎都是皇帝撒出去的眼睛。 这些商人手下还有掌柜、小商人之类,身上可能并没有皇商的标识,却同时做着哨探的活计。当然,这样的人肯定是不能和林瑜手下近乎全能的地支相比的。但是,架不住量大啊!并不需要他们做什么特别的活,只要关注一下不同寻常的动静就足够了。 许多间谍活动都伴随着商业活动展开不是没道理的,这一点就算是林瑜也不能免俗。 不过,本朝有一个方便了林瑜的地方。靖承明制,却没有继承东西两厂这样的特务机构。虽然有密折制度,也依靠着全国各地的皇商来反馈信息。但是,商人逐利,眼界也有限,这样收集来的信息也是有限的。 而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员,就算能写密折。但是,林瑜相信他们更多的是用这个制度来对别的官员下黑手,这时候的官员没几个清廉的也是事实。 但是田师爷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就算本朝再没有特务机构,因着东番这个在卧榻之侧酣睡的猛虎,靠近那边的沿海朝廷会格外关注几乎是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出的结论。 这时候,一个刚经过灾难,相对来说环境比较简单的兴化府就进入了他们的眼睛。 这时候,就要赌一把了。田师爷坐在蒲团上,面色沉静。一个敌我不分、目的不明的知府,还是别的州府。 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叹息了一声,将手中给其他接应人员的信揉了揉,扔掉了。就像是老爷说的,他宁愿失去这个大儿,也不愿意被朝廷抓到把柄,将整个东番拖进水里。 且看天命吧!田师爷心道。 他口中莽撞的大少爷正在寿宁县的县衙后衙急得团团转,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挫败过。 大少爷姓郑,名仁,可见最初的时候郑绍对他的期待。 索性当初他还记得打着倭人的幌子,连雇佣来的也都是倭人中的浪人,最起码失败的话,朝廷也牵扯不到郑家。郑仁捏紧了手中的匕首,心道,至于他自己,肯定是不会活着走出这个寿宁县的,也不会留下这一张脸。 无颜见江东父老,一直自命不凡的郑仁满嘴的苦涩。 他虽然莽撞,但是也不至于将所有的兵败理由都推给那些倭人。确实,这些倭人和父亲的精兵良将比起来,只是地上的泥土,但是他面对的也不是什么装备整齐的军士,而是些许衙役而已。 拿下区区一个小县,和他一开始想象中的一个州差得太远了。 朝廷那边一旦有人领着卫所的兵士过来,还没到城下呢,那些个倭人就已经开始内讧起来,而他根本压制不住。难怪父亲总说他后继无人,可见是真的无人。 郑仁低垂着头,满脸的羞愧。 “大少爷。”一个轻轻的声音在角落里响起,郑仁惊喜地看去,只见却是一个他从来没见过的娃娃脸的青年。他一瞬间滑过怀疑,就听对方道,“老爷知道您被困寿宁县,就安排了小的们来接应。”又说了几句,却是东番常用的接应话语,郑仁松了一口气点了点头。 “叫父亲这般为儿cao心,是儿不孝。”郑仁几乎要流出眼泪来,但是想着还在属下面前,就硬生生地忍住了,问道,“父亲怎么安排的。” “小的只知道兴化府已经安排了人接应,只管将您送去那边就安全了。”那青年小声恭敬地道。 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