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节 (第2/3页)
大的嫂子的事情,她们没有余钱去找中介,只能花时间自己去找房子。 她歉意地笑了一下,对梁美清道,“不找中介也没关系,我们慢慢找,不要着急。” “好的。”梁美清很高兴,她感受得到苏飞虹的真心实意,其他的一切细枝末节都不重要。 “还有,如果接你婆婆来呢,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儿,根据我的经验,农村老人来城里多半不习惯。所以慢慢来,你们先稳定下来再说。” “嗯,我会和mama和强生商量的。” 看着花园里埋头苦读的苏敏,自亡夫走后,梁美清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吃早饭时,飞虹在饭桌上当着公公婆婆的面,说起了这件事情,院长和教授都十分赞赏。秦奶奶深知这不是难缠的亲戚,了解梁美清的顾虑,可怜她们孤儿寡母的,当场表态道:“舅妈有什么帮忙的地方就尽管开口,要留下来,妞妞的学校也不用担心,我一个人就可以搞定下来。不要着急找房子,先安心找工作,你们愿意住到什么时候就住到什么时候。” 苏敏真的很感激这一家人,但是人家说归说,她们这些穷亲戚也要有自己的自觉。 白天母女两个去找工作。 飞虹上班前,苏敏跟她聊过旗袍店,飞虹在感叹她真是个鬼精灵,连她都还没想到这边去,这丫头倒是想到了。 苏敏并没有得到地址,飞虹说她跟老板熟悉,不用大老远跑一趟,她会去打听。 梁美清看苏敏坐公交车熟门熟路的,假如女儿不是在她身边长大,她还以为苏敏来过城里。苏敏看出了母亲的疑虑道,“出来之前表哥教过我。” “我们妞妞就是聪明。”梁美清夸赞道。 她们在报摊买了一份地图,这样不会走冤枉路。 两人打听到知州有条婚纱街,直奔那里。做婚纱也挺好的,但是不能总是只会踩缝纫机,得去想办法学设计,才有出路。 这时候国内婚纱刚刚兴起,影楼门面普遍不大,这是后来大影楼的雏形。苏敏知道,他们很多婚纱都是从苏州进来的,有一些大影楼也会自己做婚纱。 第一次见婚纱店的梁美清显然是被玻璃橱窗里的婚纱吸引了,白色婚纱,露出肩膀,穿在模特身上都那么好看,更不要说是有血有rou的真人了。不过像她这样的人,也就是看看而已。 苏敏也会跟着看看这些婚纱的款式,和十几年之后的比,有哪些不同。 她们一家家婚纱店看过去,基本都是招门市和化妆,没有人招车工。在婚纱一条街的尽头,有一家专门卖婚纱的店铺,并没有贴出招工,但是梁美清不甘心地上前去询问,“老板娘,您家要招车工吗?我会做衣服,懂裁剪,也会量尺寸……” 约莫四十岁打扮入时的老板娘打量了她一会儿,道:“你留个联系电话吧,马上入秋要招人了,我晚上回去合计合计,给你回话,怎么样?” 梁美清很高兴地留下了电话,这个看来有戏。 她出来跟苏敏说半天,苏敏不敢打击她,还得跟着一起高兴,现场找这样的临时工种,留电话等通知基本等于没戏。 母女两人继续找。 太阳很是毒辣,梁美清怕苏敏中暑,买了一瓶水,两人一起喝。 她们走到一片民国时代的西式建筑前,苏敏观察了一下周边的环境,这里后来应该成为了国内著名的旅游景点。巷子里到处是小店,已经有了商业的氛围,卖古玩、买特色小吃、花店…… 青藤爬墙,窗子里开出红艳艳的三角梅。 宁静的小巷里,充满历史与烟火的气息。人们絮絮地用本土方言低声谈笑着。 梁美清和苏敏到处到处逛了逛,权当光观。踩在青石板上,脚步都变得轻快起来。苏敏倒是喜欢这样的地方,仿佛与世隔绝了一般,没有热烈与张扬,也没有焦躁和浮沉,有的只是恬淡安然。 巷口有家旗袍店,苏敏惊喜地发现他们的玻璃窗上贴着“招学徒”二字,梁美清想也没想就进去问工,苏敏也跟着进去参观。 店铺装饰得古色古香,很有格调,《斯卡布罗集市》的歌声从留声机里倾泻而出,店里有几个富太太模样的人在量尺寸,穿着旗袍的店员和她们低声谈论什么。 年轻时候做学徒那会儿,梁美清听师傅讲过做旗袍,很讲究的事情,从面料到设计再到裁剪都十分费工夫。她不知道自己现在学是否还来得及,也不知道老板会不会嫌弃她年龄太大。 老板娘是个约莫六十岁的老人,但保养得极好,她给苏敏一种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