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3节 (第2/3页)
了这茬。也行,就这么办。”村长很快答应了。 村长一时没想起来,好多年前村里办过扫盲班。村里两个队长原来就不识字,还是建国后在扫盲班学习过,现在才能勉强看懂报纸。 谢怀谦跟村长、校长商量过后,给些想学习的成人加了个夜班。每天晚饭后学两小时,有兴趣的都可以参加。还有,这个班由学校的老师轮流教。 谢怀谦当起他的民办老师,他的队长职务暂停。 三队队长职位还是让原来的李队长干,他的腿已经好了,再加上他有经验,村长又让他顶上。 村里让谢怀谦担任政治辅导员。给他挂这个闲职,不让他干活,只让他开会提意见,就是为了让他继续想法子让村里致富。 别看谢怀谦官不大,村干部和村民都非常信任他,有事就找他解决。 谢怀谦主张让孩子们上学的事,不仅在周家村刮起一场暖风,还影响到周围几个村子。 周围的村子羡慕周家村的日子越来越好,不是经常有村干部过来取经吗? 这不,周家村让孩子们上学之后,别的村也有跟风的,安排孩子们上学。有的村没有周家村的魄力,只是宣传一番,鼓励大家有闲钱后送孩子上学,多多少少算是宣传了农村要重视教育事业。 总之,那些有头脑的、真心为孩子考虑的大人,宁可省吃俭用,甚至是跟队上借钱,也送孩子去上学。 而有些无知愚昧的大人,有的只愿意送男孩上学;有的干脆说:“送孩子上学干嘛,有那些钱攒着,将来就能给他盖房娶媳妇。早早下地赚工分多好,还能帮家里减轻负担……” 在某些农村人看来,把儿女养大成人,费点心思把闺女嫁出去,再努努力给儿子娶上媳妇盖上房,就算完成任务。等儿子儿媳生了孩子,他们再帮衬着给看看孩子…… 然后,孙子长大了,还是走他爹的老路,让爹妈辛辛苦苦赚的那俩钱都用在娶媳妇盖房上,再盼着生儿子,养儿子,盖房娶媳妇…… 祖祖辈辈就这样传承下去,千万不能断了根。对某些人来说,子孙就是传承的根。 他们根本就不动动脑子,从没想法通过学习知识改变孩子的命运;或者是有人想过,却因为各种现实情况,无法下定决心送孩子上学。 谢怀谦的前瞻目光和做法,打破了老辈子留下来的传统,正在慢慢改变村民的思想。说不定哪年哪月,这些人的思想就会彻底改变,主动送自家孩子去上学。 这么大的事,肯定瞒不过上面,乡里的调查组还特意派人下来调查情况。 干部调查时发现,村里的孩子都积极学□□语录,在学校里也接受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当然没什么可查的。 这也是谢怀谦提前安排好的,省得上面唱反调。学什么不是学,只要能让孩子们识字就成。 县长知道此事后,听说又是谢怀谦带头搞的运动,却是教书育人的大好事,还口头表扬了他。 “小谢是不错,确实是塌下心来在农村工作,不仅想办法帮村民发家致富,还抓紧教育工作,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像他这样踏踏实实干实事的年轻人不少,但像他能成功的例子不多,很好!年轻人吗,就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热血一回,多做实事、做好事,将来才不后悔。” 谢怀谦还真没有县长说的那么好,他只不过看不惯农村的现状,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农村一些落后的状况。当然,让孩子们有学可上,才是他真正想做的事。 知识改变命运,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尤其对底层的人来说,想要通过努力改变命运,唯有学习知识,才能彻底改变未来。 村里一时的富裕不叫富裕,孩子们都能学习成才才是最大的财富。 春去春又回,天气逐渐转暖之后,村口的老柳树慢慢吐露新芽,放学的孩子们会在挖野菜、捡柴火时弄个柳哨来吹吹,欢乐地吹奏者童年的乐曲。 谢怀谦的小院传出一个好消息,周娇怀孕了。 还是苏云秀发现最近孙女胃口不好,闻不得鱼腥味,还经常犯困打哈欠。她听嫂子说过,怀孕后就会有这样的表现。 苏云秀猜测后特意去问了嫂子,村长媳妇让她带娇娇去郝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