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清平纪_第1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节 (第5/6页)

至于现在都还无所事事的游玩,家里不会过于管他们。可一清早就不见人影,也没见国家吃饭。怎么可能不过问。都不是三两岁的孩子了,心里都有数什么事该说什么事不该说。让家里知道他们跑凤家来贺寿,回家都少不得一顿臭骂。

    牵扯到家庭之间,凤家没宣扬过寿这事,上杆子的去上门,显然都属于丢份没面的事。谁家孩子都是好的,那么不好的就只有被人家了。成人的世界里,心眼太多顾忌太多,又自持身份和地位。很多事明明很简单,偏偏因人而异的把事情复杂化,简单的出发点,简单的关系,都能升华出不齿的龌龊。

    凤天幸怎么会不清楚这些,也没留他们在玩会,直接送人到大门口,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巷口,对来往的街坊笑着打招呼,也回屋去了。馨妍已经打扫完堂屋,扫把放到门后不显眼的位置。凤天幸进屋坐下,馨妍把温度正好花茶递过去给他,喝了口碗里的茶,凤天幸才叹气道:

    “爹爹也年轻过,多少能知道他们那几个孩子的小心思。我们妍儿也是大姑娘了,一家有女百家求在正常不过了,爹和娘都是开明人,只要妍儿觉得喜欢合适,爹娘也没什么意见,都是看着长大的孩子,人品嘛都还是可靠的,等过几年年龄在大一点,有了家庭意识会更加稳重可靠。”

    馨妍惊讶,怎么好好的想到这些:“爹爹说这些做什么,他们的事自有家人cao心。”

    凤天幸无奈,他又不是老糊涂,小时候爱来凤家找馨妍,那时孩子都小只是单纯的好玩,慢慢越大心思难免就渐渐多了。从小伙伴的关系,慢慢升级到男女的小心动。也只有对喜欢的人,粗心大意的男孩子,才能细心的留意对方身边的人和事。就说今天过寿这事,几个孩子像么像样的提着东西来,要是没心怎么可能会注意这点小事。

    “丫头啊,咱爷俩也没什么不能说的,这年头不凑巧,没法继续念书了。搁在家里闲着,终归会有人上门说亲,十六七说人家就结婚的都不少。推掉的多了外人还不定怎么传流言,还不如找个对你好又知根知底的。他们几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只因为国强那孩子也有这心思,我瞧着也就国明那孩子敢表露意思。”

    喝了口茶,凤天幸看着沉静端坐听着,不论心里什么想法都不多插嘴的闺女。这么孝顺乖巧的闺女,好像一眨眼就从小小一团,长大成了大姑娘。一想到有人对闺女虎视眈眈,就想揍敢抢闺女的臭小子一顿。可孩子大了,成家立业是天理人伦的终身大事。不能因为私心,耽误了孩子的未来人生。

    “爹也就是顺嘴说说,还是需要看你自己的意思。爹娘都明白你的想法,可事情不也还有其他两全的办法吗,你要是嫁的进,都在一个县城里住着,也能经常回来看我跟你娘不是。国强和国明都不错,只是董家家大业大,不适合咱家这种小老百姓。国明人不错也稳重,家里兄弟多子嗣肯定丰硕,将来就是过继一个孩子姓凤也不会反对。”

    馨妍无奈,不管是对董国强还是对潘国明,她都没一点男女间的私情,有的也不过是同窗之谊的儿时伴友。异性和异性之间,有只纯粹的亲情,共同利益的同伴,没有利益冲突的熟人。董淑珍和潘青青对馨妍的记恨,或许已经到了有你没她的地步,馨妍不惧麻烦,却也不喜麻烦,对象是两个智商明显不在线,又会胡搅蛮缠的人,馨妍没兴趣掺和。

    这个世间好男人不多却也不少,馨妍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招夫上门。当然,嫁谁都是一样嫁,过日子也一样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董国强也好,潘国明也罢,只要两人能下决心抵得住家人的反对,毅然上门做凤家女婿,馨妍也会愿意跟他一起努力过日子。比起从头开始接触的陌生人,了解性格脾气的两人还省去不少麻烦事。

    “爹爹的意思我明白,不过我还是选择招夫上门,他们有没有心我都无所谓。有心就自己摆平家人,来凤家上门。没心我们依旧是十多年的同窗,于咱们家并没有任何损失。在说我现在才十六,又不是二十六,董淑珍快成老姑娘的人都不着急,我又有什么可着急的。晚饭我熬些粥,你跟娘亲中午吃了不少,晚上喝点粥养胃。”

    凤天幸无奈的摇头,转而一想也是如此,男子汉大丈夫就得有担当。不摆平家人,馨妍就是嫁过去也早晚会受委屈。真到那一天,后悔都来不及,还不如提前考验他们的决心和心性。在说凤家又不是上杆子嫁女儿,没必要顾及哪些有的没的。入赘凤家除了名声不好听之外,也没什么亏的,他们老两口存的那些家底,到时不还都是馨妍跟她孩子的。

    “爹就顺嘴说说,都听闺女的。不过,我觉得国明那孩子就挺好,比国强有心思,冷静也耐得住性子,不是那种耳根子软的人。这种人聪明,只要不走歪门邪道,干哪一行都能有出头之日。”

    馨妍舒尔一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