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都城(出书版)_第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节 (第2/4页)

四年(公元1020年),党项羌建立的西夏政权将都城自西平府(今宁夏灵武市)迁至今银川所在的兴州,后改名兴庆府,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李元昊在此称帝。此后,直到1227年西夏灭亡,兴庆府差不多都是西夏的都城,一道道诏书由此发往西夏辖下的今宁夏、陕北、甘肃、青海等地。兴庆府方圆18里,城周有深阔的护城河,南北各有两座城门,东西各有一门,城门上建有城楼。城内布局大多仿照唐朝都城长安,宫城居城内中部偏北,有方格形的街道系统,布局严整,而宫殿、楼台、庙宇等建筑物则大多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点。城内居民大约有二三十万人,为西北最大的城市,工商业具有一定规模,设有蕃学(教西夏文)、国学(汉学)、大汉太学、内学等各类学校。由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兴修了一些水利工程,确保了所在地区农业的发展。

    新疆在九世纪以前一直存在着几十个小国,其东北蒙古高原上的匈奴、柔然、突厥,东方中原王朝汉、魏、晋、唐,东南青藏高原上的吐谷浑、吐蕃都曾先后控制其大部分或一部分地区,那时候当然还不存在较大的国都。九世纪回鹘〔hu胡〕西迁后,至10世纪已建立西州回鹘与喀喇汗国,便形成了除南部于阗国以外东西对峙的两大国。11世纪初于阗国又为喀喇汗国所并。西州国鹘又称高昌回鹘,建都于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高昌故城),疆域最盛时北越天山,南接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到今阿克苏,东连今甘肃省境。喀喇汗国有两个都城,一为八喇沙衮〔gun滚〕(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一带),一为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市),疆域包括今中亚的巴尔喀什湖以南以东地区,西南至今哈萨克斯坦的锡尔河,东面占据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南半部以及伊宁一带。高昌和喀什噶尔可以说是新疆境内最早出现的两大民族地区政权的都城了。

    高昌城和喀什噶尔城也是当时新疆最重要的城市。据宋人王延德西行所见,高昌城灌溉农业发达,城市繁华,商店里出售各种乐器、花布和小花帽,佛教寺院有50多所,居民富足长寿,擅长音乐,喜欢郊游。喀什噶尔居民精于工艺,产棉、毛、丝织品和玻璃器皿、铜铁等,伊斯兰教在当地宗教中占最重要地位。

    到12世纪,高昌回鹘与东部喀喇汗国先后沦为西辽附庸。西辽王朝为辽朝灭亡时西迁中亚的契丹人所建,都城虎思斡耳朵即喀喇汗国都城八喇沙衮。13世纪蒙古西征,尽取西辽地,此后新疆遂成为蒙古汗国之一的察合台汗国的领土,汗帐设在阿力麻里附近的虎牙思(今新疆霍城县境)。

    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察合台汗国的一支后裔建政权于亦力把力,明朝称为亦力把里国,统治中亚巴尔喀什湖以南以东和我国新疆的绝大部分地区。首都亦力把里在今伊宁市,不过,《明史·别失八里传》说亦力把力“无城郭宫室,随水草畜牧”,看来所谓的“都城”可能只是一些帐篷的所在地。

    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又有一支察合台后裔在天山以南地区建立叶尔羌汗国,先后存在164年。强盛时除了全部天山以南地区,还包括今中亚巴尔喀什湖以南的部分地区。都城叶尔羌城今为新疆叶城县,农业发达,有矿冶、纺织、地毯等手工业。并为南疆文化中心,著名的《十二木卡姆》乐章和《热西德史》即产生于这里。

    唐代吐蕃兴起,雄踞我国西南地区,最盛时统治范围不仅包括今青藏高原,也包括新疆南部及甘肃和宁夏的大部分地区。隋初,吐蕃都城是匹播城(在今西藏琼结县),至唐初松赞干布为赞普(王)时,定都逻些城(今西藏拉萨市),拉萨开始成为西藏地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这里原来没有城市,到处都是帐篷。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开始在此建筑宫殿。拉萨著名的古代建筑大昭寺、小昭寺都是这时修建的,是藏汉建筑技术交融的结晶。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此时也开始建筑,不过后来毁于战乱和火灾,现存的宫室是17世纪以后重建的。这些宫殿和寺庙壮丽辉煌,内部壁画众多,满室生辉。

    今云南大理市,左滨洱海,右倚点苍山,风光秀丽,农业经济发达,为云贵高原著名古都。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南诏王皮罗阁将都城自巍山(今云南巍山县境)迁至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市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复迁都羊苴咩〔jumie居乜〕城(今云南大理市西北)。南诏在全盛时辖有今云南全部、四川南部和贵州西部等地。羊苴咩城周7.5公里,南北两面城墙,西以苍山为屏障,东据洱海之险。城内建筑物主要是南诏主的宫室和高官大将住宅。建有宏伟的五华楼,传说这座楼阁周长2.5公里,高30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