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4节 (第2/3页)
找灶王爷庙? 没想到,想什么来什么,我刚刚堵住胖子的嘴,就听到幽灵船上传来了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那声音又快又急,就仿佛有一只个头挺大的动物踩着甲板乱窜一样。 不好,船上果然有东西! 我当下就给王援朝使了个眼色,王援朝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在水中扑通扑通的就往前游了好几米,然后三两下就爬上了幽灵船。 我和胖子这时候也顾不上暴露了,跟着王援朝一起上了船。 那船上的东西好像知道我们三个要抓它,叽叽叽叫了几声,就将船上的绿灯笼全都吹灭了。 一瞬间,整个幽灵船都陷入了极端的黑暗当中。 “他娘的,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嗖的一下就没了。”胖子一边说,一边走到童男童女那里,捣鼓着它们手里的灯笼,似乎想看看能不能再次点亮。 “别瞎忙活了,我们没带打火机。”我笑着将手电筒照过去说道。 “不对!”胖子抱着手里的大灯笼突然说道:“叮当,你他娘的过来看看,这灯笼里装的好像不是蜡烛。” 我顿时一阵好奇,古代的灯笼不都是靠蜡烛点亮的吗?难不成还能安个电灯泡?要真是电灯泡那可真把我下巴都给惊掉了。 我带着一脸的好奇,慢慢的走到了胖子那边,胖子直接把灯笼递过来,让我自己看。 一看到手里的灯笼,我也呆住了。说实话我还从未见过这样的灯笼,整个灯笼是用竹条编织而成的,外面罩着一层细腻的绿纱,拿在手里就像是一个没成熟的小南瓜,但灯笼里面放着的并不是什么蜡烛灯油,而是一块绿油油的石头。 我小心翼翼的用手指碰了一下,石头上还有余温。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刚刚明亮无比的灯笼,就是靠这块绿石头在发光? 就在我和胖子望着那块石头冥思苦想的时候,王援朝气喘吁吁的回来,他将伞兵刀插回到了裤腰,摇摇头说道:“那东西的速度奇快,一眨眼的功夫就没了,不过我能判断那东西绝对不是人,咱们接下来得小心点,这艘船太危险了!” 王援朝一口气把话说完,见我们都没搭理他,顿时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苦笑着将手里的灯笼递给王援朝:“援朝兄弟,你认识这灯笼里的绿石头吗?灯笼里根本就没有蜡烛,却可以靠一块石头发光发亮,这艘船不会真的驶向阴曹地府吧?” 王援朝严肃的用伞兵刀将石头给撬了下来,然后放在鼻子下面闻一闻,最后松了口气说道:“你们想多了,这东西叫绿磷。” “绿磷?”我眨了眨眼,我只听说过白磷,但还没听说过绿磷,便让王援朝说清楚一点。 王援朝拿起手里的绿石头说道:“一般来说,我们常见的都是白磷,大家都知道白磷燃点很低,在常温下都会自燃。但是绿磷就不同了,它的燃点比白磷要高得多,而且燃烧起来的火光比白磷更大更亮,我们当年行军打仗的时候就带了很多这玩意照明……” “原来是这样。”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王援朝接着说道:“绿磷虽然容易保存,但很少有自然形成的,全都是化学提炼出来的,这艘船上怎么会有绿磷?而且你们看这块绿磷的背面好像刻了一个字。” “什么字?”我赶紧把手电筒照了过去,顺着王援朝手指的地方,果然发现绿磷的背面刻了一个字,那字端端正正的,一笔一划都清晰明了,看起来非常舒服。 我对古代文字并不是很懂,便让胖子识别识别,胖子只是看了一眼,就忽然一拍脑袋说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字吗?这是一个大大的‘魏’字,字体也是当时魏国专用的楷书。” “楷书。”我一急,便问道:“你确定?” “废话!胖爷我当年在潘家园没少上过这玩意的当,吃一堑长一智,打死我都认得。话说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曹cao那边出了个大书法家叫做钟繇,这个钟繇不仅长得帅,人也了不起,他独创了一种新的书法,叫做楷书,曹cao看了非常喜欢,说这他妈太美了啊!就让满朝文武跟着学,于是楷书便慢慢流行了起来,钟繇也因此出了名,跟后世的王羲之并称为古代两大书圣。” “而且魏国的楷书跟后世的楷书是不一样的,看见这个偏旁部首了吗?曹cao喜欢圆溜溜的字,所以就让钟繇把楷书改的更圆溜了一点。” 随着胖子的介绍,我陷入了短暂的思考之中:“曹魏,曹魏……” 片刻之后我失声叫道:“胖子,你觉得有没有这种可能性?不管是左耳村,还是灶王爷的传说,都跟我们要找的那座墓有关!这艘幽灵船上的所有东西也都是那座墓里的,这艘船就是连接古墓和外界的唯一交通工具。” “不会吧?”没等我说完,胖子就敲了敲船边那些五颜六色的童男童女说道:“如果是墓里的东西,怎么会有做工如此精细的木偶人,而且还会发出笑声?奶奶的可把胖爷给吓坏了。” 我见胖子似乎并不了解木偶的历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