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妇山泉有点田_第6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3节 (第3/4页)

的船终于到了,周敏一想,反正都是来回一趟,就去问了问村里有没有想进城的,可以顺便装上,结果出发的时候才发现装了满满当当的一船人。

    怕是过年赶集的队伍都没那么齐整。

    但听到众人感叹这都是托了她的福,周敏也就不好说什么了,只是叮嘱了一下让大家不要买太多东西,免得船载不动,然后就出发了。

    清平镇跟大石镇完全不一样。

    大石镇虽然也号称是个镇子,但的的确确是一条街道贯穿南北,两边都是民居,简陋至极。但清平镇上到处都是有钱人家修建的别院,每一栋占地都着实不小,也就显得镇子特别大,全都是轩敞的高门大户,只有靠近码头的地方,才有平头百姓聚居。

    周敏之所以没有去跟村里人争万山村周边的山头,一方面是秉承着造福乡里的想法,不能自己把好处都占了去。二来也是因为她已经看好了别处。——就是沿河两岸这一线的土地。

    水运通畅之后,这条原本无名的小河两岸自然也身价倍增。周敏也跟县衙签订了为期二十年的分期契约,将这片地划归了自家名下。

    其实如果按照周敏的打算,并不打算那么早就买地。毕竟对她来说,目前还腾不出手来开发,地放在那里也是白费,还占去了不少资金。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她不买很有可能这些地就被别人买走了,所以这份投资不得不做。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有了邱五爷和唐一彦表态,要在她的规划里插上一脚,周敏有了更多的底气,拿地也就更豪爽了。

    大不了到时候自己用这片土地入股,邱家和唐家出资,自然不必担心现金链断流。

    所以周敏这一路上看着两岸的这些地盘,怎么看怎么觉得好。——毕竟已经是自家囊中之物,又怎么可能不好?

    转眼到了清平镇,将船停好,众人下船步行。从镇上到城里不过几里地的路,而且都是平坦的通衢大道,对他们而言不成问题。

    征州府的城墙和城门就比高顺县要气派得多,飞檐斗拱,砖石密排,看上去十分高大坚固,城墙非常厚,周敏觉得至少五六个人并排走在上面完全没问题,若不是防卫重地,周敏都想爬上去看看了。

    穿过瓮城之后,就正式进入了城中。那么多人不可能去哪里都一窝蜂的跟着,所以就在这里分道扬镳,约定好了集合的时间,便各自散去。

    周敏并不急着去买东西,沿着街道慢慢往前走,很快就观察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相较于物资贫乏的高顺县,征州府则富庶繁华得多,市面上的商品品种也各不相同,让周敏重新燃起了对这个时代繁华程度的期许,也对贫富差距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

    她之前制定的路线完全没问题,现在的问题就是差一个能够支撑起整个庄园运转的高端产品了,不过做什么周敏还没有想好。

    逛了几家布庄,周敏和石头手里就多了许多布料。这些都是周敏问掌柜要的边角料,今天人太多,买了也不方便那,不如把样品拿回去,让其他人挑选一下颜色和花式,下回来直接买。

    然后去逛银楼,虽然周敏之前说要给安氏打一套黄金头面首饰,不过事实是,她现在还真打不起。最后只买了一对金耳环,一只金镯子。她自己则只挑了一根银簪。

    果然钱这种东西,就没有“够用”的时候,赚得再多,只要想花都能花掉,只有量力而行。

    虽然这不年不节的,忽然要做衣裳有些令人不解,但有新衣服穿总归不是坏事,所以一家人都很高兴。包括同样有份的大山和大树。周敏将布料买回来之后,就都扔给了安氏,自己又开始折腾别的。

    唐一彦给她从成立带回来了几口袋的各种鸡鸭鹅毛,这东西等闲用不上,都是胡乱扔了。周敏之前说要用,请唐掌柜帮忙留意,对方果然有心,直接弄了那么多过来。

    所以接下来,周敏就被一大堆的各种羽毛淹没,每天都忙着从上面将细绒毛取下来,收集在一起。

    沙发已经有眉目了,周敏便打算做几个软软的靠垫。除了棉花之外,动物羽绒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更加轻软、周敏连外头的枕头套都缝好了,就等着羽绒了。

    但这项工作果然很麻烦,周敏忙碌了两天,所得却连一个枕头都装不满,她一怒之下,决定找人来帮忙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