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4节 (第4/4页)
的那个没办法控制成本的导演指的就是詹姆斯·卡梅隆。 这位从《泰坦尼克号》就一直很安静的先生现在正窝在大西洋的岛上面在进行新的纪录片的拍摄为自己之后的电影积累素材。但是听闻《变形金刚》要拍摄之后立刻就致电给诺曼,作为一个玛格丽特的私人小party的座上客的人,他跟诺曼还是很熟悉,有那么点儿似有若无的交情的。 《变形金刚》这片子,说白了就是技术大于演技的典型,只要把机器搞定了,再有个不太离谱的剧本就行,剩下的演员都不重要,毕竟电影的主角是一堆金属生命,其他的人无论长得多帅多漂亮在这部影片里面都是酱油的命! 而这种走技术风格的电影恰好是詹姆斯的最爱,为了说服诺曼他甚至还祭出了自己的杀手锏,更加先进的技术。 可惜的是,从多年以前他的恶名就已经传遍了好莱坞。不停的跳票跟增加投资简直让那些制片商们又爱又恨!爱的是他所带来的超额的利润,恨的则是他这种恶习往往会给制片方的心脏带来太多的压力,精神不够强大的人根本就没法挺过去。 甚至因为这点他还失去了导演《蜘蛛侠》的机会,因为索尼哥伦比亚实在是担心他把本来就高昂的制片成本再次推到一个新的高度,然后不停的跳票,那可就悲剧了! 作为一个前迪斯尼高管,现小制片厂的精打细算管理者的诺曼怎么可能让自己陷入这么可怕的境地?所以他很委婉的跟这位兴致勃勃的导演叙述了一下自己的顾虑,并且说明这片子的最终预算只有一亿五千万,实在是承受不来您老人家的挥霍…… 而其他的导演的话,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诺曼向斯皮尔伯格发出了邀请。 这位导演向来以掌控节奏跟大场面著称,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九千万成本的《黑客帝国》之后,《变形金刚》是木火炬的首部超过一亿制片成本的大制作,如果可以的话,诺曼还是希望能够给它找个比较稳妥的导演来坐镇。 第555章 即使是口碑不怎么样, 票房至少也不会让他们赔钱。毕竟在导演界,这位犹太大导演也算是一个票房保障了, 算得上是少有失手的类型。再加上《变形金刚》的原有粉丝基础, 诺曼觉得他还是挺看好这片子的未来的。 不过,口碑的话,《变形金刚》这种爆米花影片会有吗?诺曼实在是有些多虑了。 “就是可惜他最近被梦工厂的事情牵扯了太多的精神, 而且还有一部《世界大战》拖着他,实在是没有什么太多的功夫放在别的电影上面。所以最终他只同意了作为制片人出现在《变形金刚》里面。”诺曼一脸惋惜的说。 梦工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生不逢时吧。在好莱坞大格局已成的情况下,这家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杰弗瑞·卡森伯格和大卫·格芬三人创建的公司想要杀出重围确实是难度太大。刚开始还好,这家公司的规模还不够大, 导演跟制片人什么的开家属于自己的制片公司简直是太过正常的事情了,所以大制片厂们都对这家新的电影公司没有什么太大的警惕心理。 即使它的创造者中有着大卫·格芬跟杰弗瑞·卡森伯格这种战绩辉煌的人物也只是让这些大公司们醒了一下神而已。因此梦工厂的发展初期是相当的顺遂的, 有着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的金字招牌跟另两位创始人的人脉跟资源, 梦工厂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成长了起来。 而也就是这种成长让三个创始人的野心更加扩张,连公司的业务也跟着一起扩张,从刚开始的那家只是制作电影的公司发展到现今的包括了游戏、电视剧,节目制作, 玩具工厂、动画分部、家庭视频娱乐、唱片公司、出版公司等各种衍生事物的好莱坞巨头下面第一公司只花了短短的十年不到的功夫。 可以说他们发展的太快,在根基还不够牢固的情况下又盲目的扩张, 导致了摊子太大, 有点儿顾不过来了。而最糟糕的是梦工厂没有自己的发行系统,或者应该说他们有自己的发行系统,但是不够强大, 至少是远远不如那些好莱坞巨头公司的。 还不止这些,mpaa这种东西看上去很不起眼,但在好莱坞起到的作用却让每个制片公司都不能忽视,因为只要他们给你打上一个意料之外的评级就代表了你的电影将会少掉很大一部分的观众。而这个组织机构的席位中没有梦工厂的身影,在他们因为利润过少而将手伸向了发行系统之后,梦工厂的日子就不是那么好过了。 想想看,费心费力的拍了一部优秀的电影,但是最终赚到的钱还没有发行商多,这种事情又怎么是大卫·格芬跟杰弗瑞·卡森伯格这种人能够忍受的?结果就导致了现在的这种情况。 梦工厂成为了一家负债累累的公司,面临着来自好莱坞巨头的收购危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