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9节 (第2/2页)
身子好了,就宣召那孩子进宫来,让我也见上一见。” 高太后反握住官家的手,垂泪道:“你能明白我的苦心就好了。我还有几年可活呢?若是能把这些事都定了,我也走得安心,好去见你爹爹和赵家列祖列宗。” 官家听了这话,揪心之至,想着母亲从做皇后开始,不知道为自己cao了多少心,更是潸然泪下。 高太后哭了会儿,拭了泪:“等你见过那孩子就放心了。年底五娘正好要放一些到了年纪的女史宫女出宫。待明年开了春,让礼部选上百来号人,将那孩子选进来,放在我身边。我替你们好好教导她几年。五郎六郎年纪还小,过两三年定下太子之位以后,再成亲也不迟。” 官家看着太后。心想不管如何,他要说的几件事,总算立储一事太后这里算是说通了,于是点了点头合上了眼休憩。 *** 慈宁殿的偏殿里,秦供奉官看着按品级大妆的梁老夫人笑问:“怎么忽地上折子了?过些日子立秋,娘娘还给六娘子留着不少楸叶,等她来剪花样呢。” 梁老夫人笑道:“官家不适。娘娘听政,一定倍加辛劳。前些时原本就想进宫问安的,怕耽搁了娘娘休息,没敢来。等立秋再带六娘来,好好地陪娘娘说说话。对了——” 秦供奉官赶紧弯腰凑近了来。 梁老夫人轻声问道:“瑶华宫的那一位,去世前可有留下什么话?” 秦供奉官一个哆嗦,赶紧压低了声音说:“我的老jiejie,你可真敢问啊!”他看了看不远处静立的宫女们,凑到老夫人耳边低声道:“官家去见过那位,只知道两人说了小半夜的话,但说些什么,连娘娘都不知道。” 梁老夫人只觉得背上一寒。 女史进来通传,请梁老夫人移步正殿。 梁老夫人行过跪拜大礼。高太后让她在下首的绣墩上坐了:“怎么了?好些日子了,你也不带阿婵来看我。” 梁老夫人又起身跪了下去:“臣妾管教不当,特来请罪。” 高太后一愣,让女史扶她起来:“这是发生什么事了?” 梁老夫人看看左右。高太后挥手摒退众人。 正殿大门缓缓关了起来,只余檀香味飘了出来。 秦供奉官缓步在正殿门口踱来踱去。上一回慈宁殿正殿紧闭,还是二十五前的事。门一开,那郭太妃就成了郭真人,年方九岁的崇王赵瑜就被送去了契丹做质子。 这次开门以后,不知道轮到谁会倒霉。 *** 慈宁殿中静悄悄的。高太后坐在塌上,听梁老夫人将前后事细细说了,时间一长,腰背就隐隐有些酸痛。梁老夫人赶紧上前叠了两个隐枕给她靠着,碰了碰案上的茶盏,还是温的,便递了茶盏敬上。 高太后接过茶盏抿了一口,皱着眉问:“那做伶人的阮玉郎,自称是小阮氏的哥哥?” 梁老夫人点了点头:“臣妾唯恐此人图谋深远,不敢擅专。特来请娘娘示下。” 高太后沉吟片刻:“那阮玉郎多大年纪了?” “孙女们眼拙,此人又一直扮作那青提夫人,委实看不切实。但若真是小阮氏的哥哥,至少也该三十五岁朝上了。”梁老夫人谨慎小心地答道。 高太后的茶盏碗盖发出一声清脆的撞击声。梁老夫人赶紧接过茶盏搁回案上。 高太后忽地长叹了一口气,不提阮玉郎一事,反而说道:“阿梁,你知道吗?刚才官家竟然同我说想把三郎从契丹接回来。” 梁老夫人悚然一惊。 高太后苦笑道:“大郎自幼心善,你是知道的。他五岁的时候用膳嚼到沙子,自己偷偷吐出来,还嘱咐随侍之人千万别声张,免得有人丢了性命。” 梁老夫人微笑道:“此事史官有记载。陛下仁厚。臣妾记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