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3节 (第2/3页)
所说,他已经成了个空有其表的躯壳,看着外表光鲜,其实内里已经都朽烂掏空。 他老了,很多事情都已成空谈,留在原地等待的时间多了,走的路也越来越少了。 好在他还能看。 端清看着叶浮生坐在马背上,一扫之前秋风萧瑟的落魄,重新焕发了风华意气,就像十三年前那个离开飞云峰的顾潇,以这样洒脱快意的姿态迎接着未来的风风雨雨。只是那个时候的顾潇不懂世情,现在的叶浮生已尝遍了人间五味。 三十多个人的背影在山路上就像一长列小小的蚂蚁,可端清的目光始终看着叶浮生,直到他纵马而去,完全消失在眼中。 直到这时,端清才转身欲走,不料有弟子从小路疾奔而来,道:“长老,有人闯山。” 所谓闯山,自然就不是从迷阵这边叩门而来。端清面色不变,淡淡问道:“人在何处?” “从‘逍遥川’下游逆流而上,闯了问罪崖,已打伤四名弟子,正在……”顿了顿,那弟子道,“正在清静坪等着,直言要见您。” 清静坪,并非什么静修练武之地,它离端清长居的忏罪壁相隔不远,却是太上宫历代掌门和长老的埋骨安息之地。 这是太上宫内门弟子都不可擅入的禁地,更何况一个不知底细的外人。 “武技疏懒,警戒不够,待此事过后自行为诫。”端清一拂袖击在这弟子胸膛上,后者连退了三步,淤积在胸口的血被掌风逼出,总算好过了些,连忙应下。 端清已与他擦肩而过,看似平常的步伐,却很快消失在山路尽头。 清静坪此时已不复“清静”之名,数十名太上宫弟子手持长剑结成剑阵,对着此地严阵以待,只是不敢轻举妄动。 他们目光所指的闯山之人,却是一个打扮古怪的女人。 她个子不高,身材也消瘦,整体看起来几乎可以说得上娇小。然而她已经不年轻了,出现几缕花白的头发掺入了蓝色缎带,盘成颇为复杂的发髻,斜插三支月牙银簪,垂下的宝石珠子相互碰撞,随风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她看起来已经约莫四十多岁,正是一个女人由盛而衰的时候,只是脸上不见暮气沉沉,反而还有种诡异的明艳,饶是眼角已现岁月留痕,也依然觉得她好看。 女人踏过满地芳草萋萋,风拂起她的额发,露出一对有些轻佻的眉眼来,她左手持一把雪亮弯刀,右手却提着一坛酒,浑然不把背后的长剑放在心上,眼里只有一座坟。 太上宫第五代掌门,东道纪清晏的坟。 她将弯刀还入腰间刀鞘,空出左手抚过冰冷墓碑,总含着嘲讽和傲慢的眼神柔和下来,拈走了飘在墓碑上的一片落叶。 背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她回过头,看到了白发如雪的端清。 眼里闪过一丝惊色,很快隐没下去,女人勾起刻意画得猩红的嘴唇,笑道:“听说你出关了,我还以为是姓魏的在胡扯,没想到是真的。” 端清看着她,挥手让身后弟子都退出清静坪,这才问道:“你找我,有何事?” “也不仅是为了找你。”女人转头看着墓碑,“五年了,我早该来看看,只是最近才找到机会出山。” 她此言一出,端清心念便转了过来,但见他眸色一沉,道:“武林大会要起风波。” “当年你若能这般敏锐,也不至于今日下场。”女人笑了笑,忽然一脚踢开了坟前香烛瓜果,声音转冷,“堂堂东道埋骨之地,拿这些毫无意义的俗物摆在这里做什么?” 端清看她撒野,不制止也不斥责,只是静静地看着她席地而坐,拍开了手中酒坛红封。 他失了嗅味两觉,自然闻不出浓烈酒香里混杂了一股铁锈般的腥味,却能看到女人倾倒酒坛时,从中流泻出的一注红色。 这是一坛兑血而成的烈酒。 “我来之前,听说伽蓝城的‘十年灯’最是有名,特意去买了这坛,可惜被两个不长眼的东西打翻一半,我就只好拿他们的血补满一坛。”祭了半坛血酒,女人手腕一番,毫不在意地仰头饮了一口,回头递向端清,“酒是好酒,血也浓烈,一口饮了仇人血,不尝一尝吗?” 端清没接,他只是问道:“朝廷的人?” “准确地说,是楚渊的人。”女人嘴角一翘,“阮非誉一死,他图穷匕见,已经忍不住要狗急跳墙了。” 端清道:“赵擎被擒住,我以为你已无暇他顾。” “呵呵,他是什么人?与我何干系?”女人低低一笑,“不过一个钓鱼的饵,等鱼儿上钩,谁还管他死活?” 端清目光一寒。 “我来找你,是要问你一句话。”她大口喝完了血酒,也不顾泼洒的酒水染红半面衣襟,回身看向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