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0节 (第2/3页)
他,善解人意到他心里头去的。别看就这么几点,说起来简单,但做到却不容易,你若真做到了,隔数月见不着他,他也会念着你的好。”武才人随即对魏婉淑耳语几句。 魏婉淑点了点头,拉着武才人的手简单谢过之后,立刻和她道别。 魏婉淑离开茅厕很久以后,武才人方从里面出来,看看四周,见静悄悄地没什么人,就大大方方离开。 左青梅早前亲自带人跟着魏婉淑时,就觉得她从薰风殿出来的时候有些不对,便是她去了茅房,算是个合理的去处。左青梅还是在她离开之后留人守着了,以防意外,却没想到真守出一个人来。 左青梅随即和李明达禀告,魏婉淑曾和武才人共处一茅房的事。 “又是武才人。” 李明达皱眉,从床上坐起,把碧云刚刚端来的安神汤喝了。白天睡觉对她来说有些困难,声音太吵,所以白日小憩前要必喝安神汤。 “可听到她二人说什么没有?”李明达放下碗后,又问左青梅。 左青梅摇了摇头。 “这武才人有个义父,你知道么。”李明达道。 左青梅又摇头,“后妃众多,婢子对武才人并未多加关注过,所以对其了解的并不多。” “查一下吧,别打草惊蛇。” 左青梅应承,这就出了门。待李明达一觉睡醒之后,左青梅就已经打听清楚在屋外候命了。 李明达叫她进来,让她坐下歇息,顺便喝点葡萄汁。 “其义父叫褚明义,现为吏部司封员外郎,曾与武才人的父亲交往深厚。听说当年武才人出生不久后,闹过一场病,是褚明义找了个大夫帮忙治好了,便因此结缘做了她的义父。” 左青梅随即又告知李明达,武才人母亲为继室,而今武家的老郎君走了,嫡长子当家,她在武家就没了地位,并不受敬重。 “原来如此。” 李明达转而琢磨着,这魏婉淑与武才人早就相识,不可能会那么巧地在茅房那种偏僻地方偶遇。二人怕是早就捎话,商量过见面的地方。 不管魏婉淑出于什么目的,那武才人的目的倒是清楚,就是希望有人能帮她义父升迁。毕竟这朝廷升官不是一人能说得算,她若是先通过萧才人令萧瑀应允赞同,转而又通过魏婉淑令魏征举荐。有这两位权臣齐力帮助,那褚明义升迁一事几乎就成定了。这倒是巧心思,好算计。 但事情是不是如她所料这般,还要找机会见魏征,在他那里试探一下才知道。 左青梅见公主沉思不语,料想她心中有事,忙问公主是不是察觉到魏婉淑有什么不安分。 “婢子瞧她似是个心机深沉的,与同龄女子不大相同。” “人有聪明的,也有笨的,有城府深的,也有单纯心思浅的,不能说哪个不好,性子不同而已。她只要不做伤天害理的事,不在宫里胡闹,不给大家添麻烦,是个什么样的女子我们也不必评判。”李明达说罢,紧盯着左青梅,“你听懂我的意思了么?” 左青梅应承表示明白,立刻保证她今天一定会派人看紧魏婉淑和周小荷。若二人只是私下里胡闹什么,不影响大局,她便不干涉。但如果弄了什么丑事出来,她当下就拿人,暗中处置。 李明达点头,她也正是此意,又嘱咐左青梅一定要拿捏好轻重。 左青梅忙应承,立刻去嘱咐属下们。一定要看出端倪,有了确凿发生的事再及时出现。这魏婉淑父亲乃是魏征,不好得罪。 是夜,南海、西海两岸灯火通明,挂着排排灯笼,李世民与众臣乘船在南海湖中游乐,愉悦赏景,即兴作诗。韦贵妃、德妃、贤妃则携众贵妇们在西海边摆宴、游船。湖两岸则成了世家子弟和年轻贵女们的游乐之所。岸边而今也应“庆丰”二字的景,堆了些稻谷高粱庄稼,就是为了让这些年轻的贵族子弟们看一看,粮食原本长什么样。 摆庄稼的主意是李世民临时决定。晌午在南海池给百官赐宴,席毕之时,李世民得了方启瑞的回禀,得知兕子今天的竟然以丰收和农为题,考校过尉迟宝琪等几名子弟。闹得那些本来才华横溢的世家子竟都犯了难,李世民由此才想到而今这些富贵子弟缺见识少历练,理该让他们忆苦思甜。 李世民遂打发方启瑞弄些庄稼在岸边摆设,好歹让这些参加庆丰宴只知道玩乐的年轻一辈,知道高粱、粟米、面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