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金安_第2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节 (第4/5页)

的刻意引导之下,他已经有了很明显的洋务派倾向。一下子被自己的老师来了这么一出,也是有些懵。

    载淳让倭仁起身,倭仁死活不起来,非说皇上什么时候答应再不接触西学,什么时候起来,要不就死谏。

    这就是以死相逼了。载淳哪见过这样的,又气又怕,就把老师傅扔下,自己跑到钟粹宫找婧瑜来了。

    婧瑜听完了那个气啊!倭仁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还是理学大家,当世名士呢!他这是得多顽固啊,国家差点没让洋人打没了,咸丰皇帝让洋人撵的国都都不要了,要不是婧瑜的朝凰卫,京城都得让洋人毁了,还在抱着过去的老思想不放呢?怎么想的?

    慈禧也不喜欢洋人,但是慈禧好歹还知道洋人的技术先进,不学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她听着载淳说完倭仁的行为,也是吃惊不小,这就是大清最优秀的臣子之一,是朝廷选出来的帝王之师啊……

    婧瑜是真生气了,再不治一治这帮人,是不行了。洋务办了这么多年,还有人这么死脑筋,还想影响皇上,可杀。

    直接叫了大起。跟慈禧一起带着载淳上朝。她要快刀斩乱麻。没时间跟这帮老学究耽误功夫。

    后世的学者们大多数认为这次朝会,是同治维新开始的标志,因为正是在这一次大朝会上,洋务派取得了历史性的全面胜利,守旧派被以慈安太后为首的新派彻底赶出了朝堂,从此远离政治中心。清朝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工业化进程加快,为同治中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人开玩说,是同治皇帝的一句very good,把国家推向了现代化。听到的人,多是笑而不语,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有戏剧性!

    婧瑜以雷霆之势肃清了守旧势力,被罢官或降职调整的官员超过千人,婧瑜没有杀一个人,却让天下人见识到了慈安太后的手段与魄力。

    终于消停了,能好好做点该做的事情了。

    载淳自学外语的事情被婧瑜大大的表扬,并给予沈承志丰富的嘉奖,封了他母亲林氏一品诰命夫人,表彰她教子有方。并且让载淳以普通学员的身份同沈承志他们一起到同文馆学习洋文!一时间,京师同文馆被各地慕名而来的学子挤破了大门,各地督抚大员们无不想方设法送家中子弟到同文馆学习,与天子做同学,这可是千万年未有之事。若是表现好,入了天子的眼,那可就前途了,就算没能入了天子法眼,因为皇上在同文馆学习,两宫皇太后必定也是对同文馆多有关注的,保不其就在太后跟前挂上名号呢!那可比在皇上跟前儿出彩还有前途。

    恭亲王顺势建立了京师大学堂,招收全国各地的青年学子入学,免费提供食宿,教授西学,开设天文、数理能现代科学科目。

    很快的,全国各地兴起了多所西式学堂。每年由京师同文馆选派的留洋学童,也增加了各地学堂的名额。

    接下的几年,兴建第一条铁路,建电报局,建招商局,建矿务局,办报馆等等,而随着水师学堂的开学,建立了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清朝终于也有海军了。除了最开始从英国和德国分别购买了两艘铁甲战舰之外,之后所有的军舰全部为国产,当然,图纸还是由婧瑜提供。

    至同治八年,大清已经全面步入工业化,国家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百姓生活安定,越来越富足,基础教育开始向农村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走进城市做工。江南沿海的城市,码头上商船穿流如梭,城市里工厂林立。人们的脸上都是对更好的生活的向往。

    载淳十三岁了,跟着师傅们学了五年的国学,也在同文馆学了五年的外语和西学了。跟着温常勇练了八年的功夫。已经长成了大小伙子了。搁民间,家长该张罗着给定亲了,但是满朝上下,包括慈禧,没有一个人提出给皇上定亲的事情。婧瑜当然更不可能提了,她的原则向来是十八岁之前不谈婚事的,她养过的孩子也没有十八岁之前结婚的。

    军机处的人员几番变迁,原来的八位顾命大臣,只剩下了肃顺、景寿和焦佑瀛。恭亲王系的还剩下文祥与宝鋆,慈禧太后的心腹翁心存也挤进了军机处。再加上因为军功和政绩提升上来的曾国藩与左宗棠,军机处也算是各种人才汇聚了。

    国家发展的好了,商业发达了,百姓越来越有钱了,相应的,国家也就越来越有钱了。

    这一次的任务,婧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参与到一种生意当中,这辈子,她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