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8节 (第3/3页)
气? 八品根本制约不了他什么,回都回来了,又年轻,有人扶着,要不了几年就上去了,跟他这个六品监丞可不是一回事! 三十岁的八品,跟四十岁的六品,不用怀疑,同一起跑线上,前者的前程才更好——何况他们还不站在一条线上,他背后没人啊! 哦,也不全是,但他背后的那个人,身份上也许更高,可论在官场的能量,跟杨阁老可差远了,要不然,背后的贵人直接提拔他就是了,哪还用他费劲巴拉地自己想辙—— “噗嗤。” “世子,你笑什么?”沐元瑜旁边的护卫好奇地问她。 “殿下太坏了。”沐元瑜想跟他解释,但又觉三言两语解释不清楚,便只是摇摇头罢了。 朱谨深应该是之前过问了一下张桢的履历,这时候就拿出来用了,他用也罢,但同时把李司业也扯上了,看似是顺便,但李司业可不会希望被这么说。 大概朱谨深也是不高兴被乱打岔罢,这位殿下可真是招惹不起,谁欠了他的,随手就讨回来了。 “不过,”台阶上,朱谨深话锋一转,“尔等既知进士有用,可见心里仍旧清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是对天下所有学子敞开,最公平无欺的一条青云路。而坦途与否,最终取决在人,不在出身。” 有张桢和李司业两个活例子在两旁立着,这话听上去好像,也是有些道理? 监生们就面面相觑起来,道理他们其实并非不懂,不过没人敢拿师长给他们这么形象地打过比方,这都是眼跟前的人,说服力可比朝堂上那些虚无缥缈的大佬们强多了。 监生们还怔愣中带点不甘时,朱谨深话锋再转:“你们将我与李司业等围困在此,当知何罪?” 监生中立时起了一阵慌乱,也有恼火——大家不是谈的好好的吗?也没人动手,这殿下说起话来也肯讲道理,似乎是个好人,可现在这话音听着怎忽地要翻脸了? “天色已经这样黑——”朱谨深的语气中却奇异地带上了一丝笑意,“我看不清你们任何一个人,你们现在走,我也记不得有谁曾站在这里,便是过后算账,似乎也不知道该找谁——” “等什么,还不快走!” 一道清亮嗓音招呼着,落后似乎有几个人匆匆跑走,如同聚集起来时的从众效应一般,监生们意识到朱谨深说了什么,再一见有人跑,下意识跟着便向后退。 其间有几道粗豪嗓音“好心”地维持着秩序:“别乱,别踩着人,一个个走,不用急,反正他看不见我们是谁!” 这话说的也是。 监生们就嘻嘻哈哈地,互相搀扶着往各个方向散去。 虽然没达成什么诉求,可居然能把一位皇子堵了这么长时间,跟他斗文,最后还全身而退,这一个夜晚,简直像一个奇遇。 作者有话要说: 掩面,比我以为的还要卡,以后更新时间调整成十二点吧,天天说延迟实在不好意思。 ☆、第113章 弦月高悬。 乾清宫里灯火通明, 皇帝、内阁六阁臣、锦衣卫指挥使, 各重臣漏夜齐聚, 听——沐元瑜讲故事。 不是她想出这个风头, 最重要的当事人朱谨深对着众监生时挥洒自如,不等救兵到, 已然凭一己之力说退众人,成功脱困。但等到了被惊起的皇帝跟前, 他却不肯多话了,干巴巴三言两语就算交待完了。 不得已,沐元瑜接过了话头,重头细说起来。 她的心情还没有从那场横生的动乱中平复下来,说起来便不免也带上了一些个人的情绪进去, 将整件事说得那是一个惊心动魄,峰回路转, 连老于世故、惯常从不对外泄露心绪的汪怀忠都立在一旁听住了。 “……最后, 那些监生跑了, 臣和二殿下脱了身,赶紧出来了。” “皇爷,这可真是太险了, 太险了。”汪怀忠向着皇帝感叹,“这些监生好大的胆子, 若不是二殿下聪明机变,今日之事,是个什么了局, 老奴简直不敢深想。” 阁臣们自持身份,一时没有多说什么,但也由沈首辅作为代表表了句态:“二殿下的处事极稳妥,换了任何人在场,应当都做不到更好了。此事能如此收尾,实在大出老臣意料。” 皇帝深深地注视着朱谨深,缓缓道:“朕也是没有想到。” ——没有想到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