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太医传之古穿今_第3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9节 (第4/4页)

  成旭海摇头,“不,我一会儿就出去花掉一张买点rou,咱们今晚和明早吃,然后周二早上咱们要早点起才能去抢到rou,咱们买两条鱼,你家一条我家一条,再买两三斤的rou,咱两家分分,过年包个饺子包个包子也好,再不买点鸡rou,吃年夜饭还可以炖蘑菇鸡rou。”

    杨丽羽没在这个时代过年,她听成旭海说着,买糖买rou又要招待亲戚客人,她觉得过年大概要比他们结婚的那顿饭还要丰盛。王主任还问过她,结婚的时候都收到什么礼品了,杨丽羽说两家都不富裕,钱和票子花得紧巴巴的,没钱招待亲戚们吃饭喝喜酒,也没亲戚给送礼品。

    王主任笑呵呵的,像是自己刚结婚不久,“我记得我结婚的时候,收到一台录音机,八个暖水壶,六个红双喜的杯子,两个红双喜的水果大盆,还有母亲给的一床新被子。”杨丽羽叹了口气,王主任安慰她道,“不过你在农村能收到聘礼真是挺好的了,要是想结婚收到礼品,那还得是城里的,亲戚同事送礼,农村哪里那么多钱送礼。”

    杨丽羽放下查的票子,问成旭海:“过年我们能收到什么礼品吗?”

    成旭海显然没想到杨丽羽这么问,她也不是第一次过年,怎么会问这种问题呢。

    杨丽羽忽然反应过来,她没在这年代过过年,但是这具身体不是第一次过年啊。她都二十多岁了,还问这种蠢问题……她挠挠头,“我的意思是,我们今年不是刚结婚嘛,王主任说他结婚的时候收到了礼品,我寻思会不会有亲戚给我们补上结婚的礼品啊。”

    成旭海恍然大悟的“啊”了一声,然后认认真真的说:“我不知道。”送礼品这事儿又不能强求,只能看别人愿不愿意送了。要是亲戚客人们来他们家,他们招待好了,人家要是有点钱愿意给,给家里两张钱当做饭费也是没问题的,有的不直接给钱,买个新水壶或者红双喜的脸盆送过去,也是很好的。

    不过无论是新年还是结婚,送礼都讲究成双成对。何况他们现在都结婚了,要是送单着的东西不好,不讲究。

    杨丽羽把快过期的票子用小夹子夹好递给成旭海,成旭海收下,“我一会儿先去买点鱼和rou,咱们晚上吃鱼,等吃完饭了你去整理你工作用的笔记,我去澡堂子洗澡去。”

    杨丽羽把买回来的东西分一分,自己留一点,剩下的是要带回去给娘家和婆家过年招待客人用的。成旭海出去买鱼买rou的,现在正好赶上菜站卖菜的点,成旭海打算顺带买点好的菜。

    他有几年没来菜站了,菜站离家是有点远的,他工作和这个不一个方向,杨丽羽工作单位也不在这边,两个人平时也不往这边走。

    今天菜站排着队的人依旧很多,成旭海是提前到的,排了一个相对靠前的位置。

    运输菜的架子车进菜站了,排队等着买菜的有老人有小孩,年轻人很少,现在年轻人可能忙着过年的串休,现在忙着加班。

    成旭海看进来的几个架子车上的有萝卜土豆茄子白菜,这些都是太常见的菜,他在单位也经常吃到这几样菜。后面的一个架子车上有尖椒、西红柿、小倭瓜、黄瓜、豆角……前面的架子车都是一车都是白菜或者一车都是萝卜,后面的那些好菜却是一车上那么几种。

    排队看着的人都着急,怕自己排不着那些好菜,着急却没有人插队夹三的。成旭海看自己位置还挺靠前的,反正他又不打算买很多,要是辣椒豆角小倭瓜之类的,他买一点就行,把今天明天的饭凑合了,周二就上火车回家了。

    前面的人拎着小丝袋子装菜,高高兴兴的拎着菜往外走,到了成旭海的时候,成旭海看架子车上卸下来的蔬菜,还有那些好菜,虽然不多了,“来二十个豆角,五个小辣椒,两个小倭瓜,五个柿子,还要五根黄瓜。”

    卸菜的人看了成旭海一眼,算了价格,“今天吃完明天再来买呗,着啥急啊?你有这么多票吗?”

    成旭海抬头看每个蔬菜上面的标价,把票子和钱都找齐了,递上去,“过两天坐火车回家了,先买点囤上。”成旭海拎着一个丝袋子出来了,后面的人看那些好菜剩的没多少了,本来是打算买点土豆回去的,后面的人也一个个改变主意,“还有多少辣椒和倭瓜,我都要了。”

    “黄瓜和柿子,行,差不多都给我吧。”

    “豆角?就豆角了?我也都要了吧,没多少,我家人多,一顿饭估计都吃了。”

    成旭海拎着菜高高兴兴的往外走,碰上那位菜站工作的兄弟。

    “喲,你咋自己来买菜了呢?下次要啥提前给我说,我这都给你留好了。”菜站工作的人把成旭海拉到一边小声说。

    成旭海挑眉,“老兄还有点更好的菜?”那人低头瞥了一眼成旭海丝袋子里装的菜,成旭海大概买了啥他心里也有点了数,“还有点别的菜,今天最早来的,就一架子车,还没等卖呢,就被我们自己人给抢光了。”

    成旭海笑,“你抢着啥好东西了?”

    那人也笑,“来,跟我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