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9节 (第4/5页)
要负责的是车间搬迁。 车间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以欣荣现在的业务量,车间不但全天24小时工作,并且全年无休,过年也是要有人留下来值班的,所以搬迁中有一个前提,绝对不能影响工作产量。 其次是机器问题。车间cao作全靠机器,几百台大件的机器,cao作模式是先拆再搬,搬完了又重新安装,并且只有维修师傅才懂得安装——技术人才无论放在哪个年代都是高薪人群,欣荣再财大气粗,一个车间也就配十来个维修师傅,平均算法是三个师傅负责两个小组,师傅也需要跟着车间倒班,人少了他们吃不消,这个人数正好足够维持工厂运转。 不过平时能维持,到了搬迁的时候,就完全捉襟见肘,技术好的师傅也不是大街上就能捡到的,若是为了搬迁临时招人,那也不现实。 所以就需要制定详尽的搬迁计划,按照师傅的工作进度,分成小队一点一点,像蚂蚁搬家一样的搬。 许昕华提前回来,就是要跟车间商量怎么具体计划,具体的动作,应该要等年会结束再行动。 往年办完年会,也就意味着放年假了,今年也略有些不同,为了配合全厂搬家大计,年会至少要提前一到两个星期。 所以许昕华要同时关注年会和搬家两件大事。 早在前两个月,她就跟家里打了招呼,应该没时间回老家过年了。可现在过年是最大的事,不只是思想传统的许父许母,就连许家兄弟都不答应,留她一个人孤零零的在羊城,过年期间整个羊城的饭店都关门了,以她的性格估计要被饿死。 当然许昕华也解释了,她过年不会没地方吃饭,跟郁白文说好了每天去他家吃——从打工者变成大股东以后,许昕华就不只是跟郁白文关系铁了,他现在跟整个郁家的关系都“亲如一家人”,郁母有一次还想亲上加亲,有要认她当干女儿的意思,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再提了,但是许昕华在他们家住都没问题,蹭饭只是小意思了。 但是许家谁也不认为这是好注意,她平时去别人家里做客没问题,过年也去就太不好了,而且她和郁白文男未婚女未嫁,这么cao作也容易让人误会。 全家一致决定,要留在羊城陪许昕华过年。 许昕华想想倒也接受了,她过完年就去首都,她二哥则要去深市开店,店面都已经看好了,之前说买沪城的商铺不够钱,就是因为预留了几万新店资金。再往以后,他们一家人估计就真的“天南海北”了,还是珍惜现在的相聚的时间吧。 听到许昕华一家要留在羊城过年,许三叔也同样表示不回去了,他一家老小都在羊城,小堂弟也在羊城念初中,还是请郁白文托关系进的重点中学,本来在羊城住了一年,许爷爷许奶奶就盼着过年回故乡住一住,奈何家里这个最有出息、最成功的孙女要留在羊城,在许三叔表态之前,他们自己举动摇了。 老人家思想传统,比年轻人更看重光宗耀祖、荣耀乡里,尽管许昕华是个闺女,那也是他们老许家闺女,老许家的种!老两口现在对她的看重已经超出了所有孙子,为了最看重的孙女放弃回老家过年,也就不值得奇怪了。就连亲朋好友都对他们的安排表示理解,许父许母来羊城之前,大家纷纷安慰他们,只是今年不回家,明年记得回去看看大家就行了。 不过因为许爷爷许奶奶的决定,许大哥倒是和家里商量了一下,过完年由他陪着父母和祖父祖母回老家走走亲戚,反正正月里农村都不忙,晚几天也无伤大雅,老人家一年到头,也就惦记着这几天跟亲朋好友叙叙旧,不能让他们失望。 许二哥这决定,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许爷爷和许奶奶也不失望了,许昕华一回家,就拉着她直感叹“瘦了瘦了”。 今年许父许母住的是许昕华家,倒不是一家一家轮着来,而是许大哥家里住着徒弟,许二哥家里则住了妻弟,许父许母没必要跟小辈们挤着,就高高兴兴的到楼上跟闺女住了。 许父许母早许昕华几天到羊城,等她回来,她家早已改变了过去“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厨房摆满了瓶瓶罐罐,桌子上还有两盘没吃完的剩饭。 盼着女儿回家,已经很少亲自下厨的许母一早钻进了厨房,还把许父拉过去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