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3节 (第3/3页)
很有侠气。可惜他身在朝堂,他若是江湖中人,只怕而今会和我一样了。”白玉堂听赵寒烟讲完这些,对赵祯印象更好了一层。 “庞太师在朝中的根基深厚,他身居高位,若做阴私之事,根本不用亲自动手,所以抓他的把柄治罪十分难。许多时候去撼他,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朝堂都会跟地动一样剧烈摇晃。遂没有十足的铁证,这人目前动不起。”赵寒烟继续解释道。 白玉堂点头,“怪不得了,这确实是个机会。礼部尚书官位也高,由他指证庞太师,确有说服力。” “现今也有人仍未庞太师辩白。但始终都是底气不足,圣上若这时候判死庞太师,算‘名正言顺’,没那么多人敢造次。”赵寒烟道。 “你堂哥的做法可以理解,但若幕后黑手,若恰巧就看透了这一点,才加以利用,便是上了人家的当了。”白玉堂分析道。 赵寒烟应承,就是这个道理。 赵寒烟随即和白玉堂打商量,二人便立刻连马都没骑,为达到悄悄离开开封府的目的而不被打扰,选择了翻墙。 翻墙上房这种事对于白玉堂来讲,那是在轻松不过的事,可对于从没做过这种锻炼的赵寒烟就有些难了,特别是开封府的墙还有点高。 白玉堂在墙根处扎了马步,弓着腰,让赵寒烟踩着他的腿,然后再踩他的肩膀,由此攀爬上墙头。赵寒烟看了看穿着一身潇洒白衣俊秀飘逸的白玉堂,摇了摇头,坚决不踩。 “为何?”白玉堂问缘故。 赵寒烟坚决不说,她怕她说了以后,白玉堂以后都不穿白衣服了。 “你太瘦,不好踩。”赵寒烟转转眼珠儿,想起来了,“东头有一棵大树,枝干特粗,压在墙头,我爬树过去。” 赵寒烟说罢,就快步往哪头跑。 白玉堂伸手叫她都没来得及,只得追着赵寒烟到她所言地方。 赵寒烟仰头,发现压在墙头那根粗树枝已经被锯下去了。赵寒烟看着那截被锯断的树杈,此时此刻很郁闷。 “是谁这么坏,干得!”赵寒烟气道。 “我。”白玉堂在后应承道。 沉默片刻后,赵寒烟尴尬地回头,问白玉堂缘故。 “如你刚刚所言,那根树杈可供人攀爬出府入府,不安全,上月我便叫人给锯下去了。”白玉堂忍不住笑道,“早知道你要靠爬它出府,我必不会让人锯了。怪我,太坏。” 最后一句呼应了赵寒烟那声感叹。 赵寒烟红了脸,更觉不好意思,“其实锯得好,确实不安全,一旦这里就是细作偷偷出府的地方呢。” 赵寒烟说完这话,随即想到了一事,让白玉堂稍等。她急忙往厨房的方向跑去,请展昭安排两名最为可靠的衙差守门,并记录下这两日所有出入开封府的人员情况,出入人的性命和时间一定要写。 展昭应承,又问赵寒烟怎么跑得这么急,赵寒烟就把她刚刚窘况讲给他。 展昭笑,“你还真是心疼白兄弟,衣裳干净就不好意思踩了?其实他不计较,你更不该计较。不过我这正好有爬绳,这边带钩子的,你让宝兄弟先翻墙,找个地方固定住钩子,你在顺着绳子爬墙就是了。” 赵寒烟接过爬绳后,多洗赵寒烟,随后就按照此法出府,从墙头上翻下来之后,看着站在树边等带她,正对着她笑的白玉堂,心情更好了。 “接下来如何?”白玉堂问。 赵寒烟带着白玉堂就近买了两顶草帽,特意叫人加了黑纱。二人带着黑纱草帽去买了两匹马,便策马前往临城观。 紫烟观自出事之后,观内的道士们曾被押入开封府受审几日,随后就被放了。紫烟观被查封,有数名道士就近投奔了临城观,还有一些便不知去向了。二人此番就去临城观,询问道士们。 赵寒烟特意带了身县衙捕快的衣裳,要到的时候,找了处小树林更衣,然后就以县衙管理查人管理户籍的名义,将这些紫烟观的道士们召集在了一处。 “听说紫烟观自十年前就有了,你们当时可在?”赵寒烟问。 一共七个人,纷纷作答。七人之中在紫烟观呆最久只有三年半,多数都是近一两年才进观,而且他们都是因为听说紫烟观住的地方好,冬天能用上碳,有能顿顿吃到米饭,类似这种简单的理由才入观。 “那观内除了你们,有谁呆的时间比较长,四年以上?若有六年的最好,请定要告知姓名。”赵寒烟问他们道。 七个人摇了摇头,表示都没有听说。 “留时间最久的就是白云长老了,据说他在道观内呆了近十年,紫烟道长和他一起。期间好像是观内遇到过麻烦,饿得只能啃树皮,所以当时本来就小的道观,留的人本来就只有七八个,又因为饿,人都跑了,只剩下紫烟道长和白云长老。再后来就是我们这些新道士。” 赵寒烟询那位留在紫烟观三年半的郑道士,“这期间你观察紫烟道长,可曾长高没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