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6节 (第2/3页)
从来没领悟到这层意思。 顾安之是个聪明人,一个很执拗的聪明人。当他想歪了的时候,很难有人可以把他拽回来;可要是他真的想明白了,不用他人多说,他自己就能把前因后果分析地八九不离十。 过去这些年,顾安之认定了萧明川是萧睿给萧殊生的儿子,就把看到的一切都往上面套。 偏生萧睿也是个骄傲且固执的人,顾安之越是怀疑他,他就越是不屑解释,偶有的示好也藏得很深,绝不是钻进牛角尖的顾安之能看出来的。 直到萧明川自己查证到了真相,并通过顾渝点醒了他,顾安之才意识到,他和萧睿在误会的路上走了有多远。 抛开当初的成见,萧睿的态度其实已经很明显了,他就是太失望了,才会选择死遁。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还不够,顾安之和萧睿多年的误会堆积起来,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开的。 所幸萧明川给了顾安之很好的启发,他之前和顾渝闹成那样,顾渝对他差不多可以说是死心了。但是萧明川死缠烂打软磨硬泡,凡事不问缘由只管认错检讨,硬是又把顾渝的心拉了回来。 他和萧睿都太骄傲了,遇事谁也不肯退步,最后走到了今天的局面。顾安之参考萧明川的例子,制定了详细的攻略和战术,终于成功地留在了白云寺,还在萧睿的书房争取到了一张床位。 第125章 番外一 萧睿(十五) 白云寺与世隔绝,每天的生活极其简单,日子平静地就像一潭死水。 顾安之清醒地意识到,在这样波澜不惊的环境里,他和萧睿要爆发冲突不容易,可要化解心结也很困难,他得把人弄回宫去,宫里有儿子儿婿小孙子当助力,他们能帮他真正挽回萧睿的心。 萧睿的性格从小就是典型的吃软不吃硬,以前顾安之误会他,他不仅不解释,还和他赌气,导致两人的误会越结越深,最后几乎到了无法化解的程度,他甚至因此生出了出家避世的想法。 如今顾安之主动道歉了,萧睿的心气顺了,也就会进行自我反省了。 尽管有些不服气,可萧睿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他和顾安之浪费了二十多年的宝贵时光走到今天,两个人都是有责任的,但凡他们之中有个人主动点,也就不会留下那么多的遗憾了。 当顾安之说出他就要回宫了时,萧睿心里的失落大过了轻松。 为什么顾安之总是这样,每次都不肯给他一个合适的台阶,难道要他主动跟着他回去么。 好在顾安之接下来就问了,萧睿要不要跟他一起回去,萧明川在宫里有点忙不过来了。 萧睿闻言暗自松了口气,他当然要回去了,不回去难道要跟着圆通大师出家吗。 为了不让顾安之察觉自己回宫的心情很迫切,萧睿小小地矜持了下,还提出了个不算要求的要求,就是要顾安之对萧明川改口,不许再像以前那样叫他皇帝了。 明明就是亲生父子,顾安之一口一个皇帝叫着像什么,感觉就像陌生人。 萧睿提出的要求貌似不算高,可对顾安之而言,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从小,顾安之对待萧明川的心情就是很复杂的,他总觉得萧睿让他抚养萧明川带着些许报复的意味。他是很爱萧睿没错,可他对萧睿和别人生的儿子没有兴趣,尤其那个人还是萧殊。 名义上,萧明青和萧明川都是顾安之的庶子,可顾安之对他没有抚养过的萧明青都比对萧明川更亲近。毕竟,顾安之对萧明青只是无感,可他对萧明川,就是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了。 顾安之从小受到的严谨教育和他正直传统的本性决定了他就是再不喜欢萧明川,也做不出对他不利的事情来。萧睿想立萧明川为太子,顾安之就按这个标准教他,一点都不带打折扣的。 萧睿显然是吃准了这一点,才敢在萧明川十二岁的时候就死遁了,反正有顾安之在,萧明川的皇位稳当得很。萧睿了解顾安之的性格,却错算了人心,导致父子俩的心结完全无解。 骤然得知萧明川是自己的亲生儿子,顾安之的心情接近崩溃。 过去二十二年,他们的相处哪点像父子了,所有的客套都是明面上的。 所幸还有顾渝在,他又生了个乖巧漂亮的小岭儿,使得顾安之和萧明川抛开父子这层关系也有了不可磨灭的联系。因为比起萧明川,顾渝更像是顾安之的亲儿子,不然他们的关系会更尴尬的。 萧睿跟着顾安之回了宫就扎根在了慈宁宫,到底是已经驾崩十一年的“先帝”了,他要是在宫里乱逛,不小心碰到了以前见过他的老宫人,会被人误以为是诈尸的。 慈宁宫是顾安之的地盘,近身伺候的人都是绝对值得信任的,他们便是知道了萧睿的存在,也会装作不知道的。否则被人传出去,说是顾太后给先帝戴了绿帽子,他们还要不要命了。 顾安之劝萧睿回宫时说了萧明川最近很忙,此话并非虚言。 一方面,三年一度的春闱要开始了,这是朝廷上半年最重要的一件事,谁都不敢掉以轻心;另一方面,今年的天象很不好,南方旱北方涝,萧明川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