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五章:中法合作 (第1/2页)
龚双勤说得没错,众人乘坐的这条游船的确是立了大功,至少在表面是这样。 得益于卢耶埃的“误解”,回到会舱的龚双勤便抓住这个漏洞,尽可能的暗示卢耶埃,中国正在与德国的tu公司展开合作。 卢耶埃对此表示很担忧,于是在船用柴油机出售数量和技术转让方面做出了让步,用他的原话来说,就是真诚的法兰西绝不会把同样真诚的中国朋友拒之门外。 双方的话说得都很漂亮,表达的态度也都发自肺腑,但各自心里却清楚,事情要是真的这么简单就太好了。 是的,事情的确没那么简单。 作为船用柴油机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的tu公司以其精湛的工艺,出色的品质,对法国的皮尔斯蒂克公司形成极大的优势。 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tu公司推出的一系列最新款大功率船用柴油机,迅速成为欧洲、南美甚至亚洲民船和军舰的主要动力。 尤其是在法国极其看中的欧洲市场,随着意大利、西班牙、丹麦、荷兰和挪威相继开建新式主力驱护舰。 法国的皮尔斯蒂克很想在这波造舰狂潮中分一杯羹,奈何自家的东西直接被德国的同类产品碾成了渣渣,最终也没捞到多少订单。 这让法国皮尔斯蒂克公司蒙受了巨大损失,毕竟只靠本国的那点儿订单根本养活不了皮尔斯蒂克公司这只“独角兽”。 于是法国人便把目光再次聚焦到中国,只可惜那时的法国人还有些放不下架子,所以双方在船用发动机领域的并没取得多少进展。 直到皮尔斯蒂克公司竞标荷兰“卡雷尔·多尔曼”级导弹护卫舰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失败后,法国方才意识到,要是再不做改变的话,皮尔斯蒂克公司极有可能在同行的激烈竞争中走向破产。 于是法国人迅速调整策略,一方面与rb、韩国这样势头极强的造船大国合作,积极开拓民船配套市场,另一方面则是同中国、巴西这类域外的地区强国寻求突破,占领更广阔的的新兴市场。 正因为如此,在卢耶埃离开粤城前,就已经接到来自法国国内的电报,要求他在适当的时机促成中法在大功率船用柴油机领域的合作。 所以卢耶埃在游船机舱里的那番夸张的惊讶,与其说是忌惮西德的竞争,还不如说是为自己找了个适当的借口,尽管细想起来这个借口很蹩脚,但至少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负责协商的龚双勤当然清楚卢耶埃心里那点儿小九九,将错就错不过是做个顺水推舟,别看中国现在没多少钱,可头脑却精着呢,就大功率船用柴油机的问题,中国可不单单只考察法国一家。 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就通过驻欧洲各国的大使馆,对几家实力较强的船用柴油机生产商做了极为细致的调查工作。 经过比较,最终才选择法国的皮尔斯蒂克公司。 这可不是因为法国在贸易上的灵活多变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