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3节 (第3/3页)
” 她说得平常,黄嬷嬷却心惊不已,不知自己何时露了端倪,让县主瞧见。 黄嬷嬷“扑咚”一声跪在地上,“县主,老奴能侍候县主都是天大的福气,县主可不能撵老奴走。” 赵凤娘平静地看着她,“主仆都是缘份,嬷嬷若是还愿意跟着我,那是我的福气。” “县主,老奴愿意跟着县主,誓死效忠,决无二心。” “好,那我也跟你交个底,皇后娘娘已为我和平公子赐婚,常远侯府的侯夫人梅郡主,想来你也是听过的,以后我们进了侯府,你万事要更加用心。” 黄嬷嬷哪能没听过梅郡主的名头,梅郡主是庆王之女,庆王是先帝的皇弟,当年常远侯还只是一个校尉,因为立了大功被封为侯爷,受封进京时,被梅郡主瞧见,芳心暗许,非要嫁给侯爷。 可侯爷那时已经娶妻,她求到先帝面前,让先帝下旨休掉常远侯的妻子,先帝哪里会同意,狠狠斥责了她一番。 她羞愧难当,闭门不出,没过多久,常远侯夫人被侯爷捉jian在床,侯爷气得杀了jian夫,顾及夫妻情义,没有杀妻,只是休弃。 梅郡主得知侯爷休妻,又求到先帝面前,先帝这才给她和常远侯赐婚。 她性子张扬,为人跋扈,以前就瞧不上县主,嫌县主出身低微,现在县主要嫁进侯府,以她的性子,定然会多加刁难。 黄嬷嬷想这里,郑重地点头,“县主放心,老奴省得。” 赵凤娘露出微笑,有些倦意,“好,有嬷嬷这句话,我就放心多了。” 起程的日子一到,赵书才带着全家人坐上船,渡古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送行,包括新来的县令,赵书才挥着手,有些舍不得离开,他本就是此县中人,长在芦花村,考中举人后也是在县城里做县丞,后来做到县令。 他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府城,京中比府城繁华数倍,他既欢喜又有些不安,船离岸后,巩氏才出来。 “老爷,江上风大,小心身子。” 赵书才望着江水青山,方才的不安尽消散,胸中涌起豪情。 “无事的,现在还不是太冷,我们定能赶在下雪之前入京。” 巩氏温婉一笑,“妾身也是托老爷的福,要不然哪里还能入京,那可是天子脚下,多少人想去都去不成。” 赵书才心中的豪气更盛,京中有妹夫段大人,还有常远侯府这门姻亲,无须惧怕受人排挤,官路坎坷。 船到府城时,方家人早就在那里侯着,赵家早就和他们约好今日出行,码头上有方家的两位夫人和女儿,还有蔡家的两位小姐和胥老夫人。 胥老夫人爽朗一笑,“我这老婆子爱热闹,不爱一人独行,得知方家人也要上京,想着一起有人作伴,路上不会太过无趣,此行就和你们挤一挤吧,你们可别嫌老身事多。” 赵氏夫妇忙朝她行礼,胥老夫人可是有一品诰命在身的,又是胥阁老的母亲,备受尊敬,一般人见了都要行礼。 胥老夫人老而世故的眼打量着巩氏,暗道此妇人长得果然貌美,要不然怎么会生出赵三小姐那样的女儿,只不过看起来太过柔弱了些。 巩氏低着头,有些不太敢直视她的眼神。 赵凤娘和雉娘也和她见礼,凤娘自然地上前扶着她,“老夫人,能和您一起同行,我们欢喜都还来不及。” 老夫人就势一把拉着雉娘,雉娘就和凤娘一起搀扶她上船,然后方家人和蔡家小姐们也上了船。 蔡知奕有些感激地对赵凤娘道,“我们姐妹二人一直想念姨母,可父亲和母亲都不得空,幸好得知方家人要上京,正好顺路结个伴,只是没想到和县主一起,也是巧了。” 赵凤娘笑着道,“是巧了,越巧就说明是天意,正好路途无聊,我们相互作伴,也就不会觉得乏味。” “还未恭喜县主。” 方静怡带头道喜,其余几人也跟着道喜,凤娘羞得用帕子挡着脸,“你们可莫再提这事,让我臊得慌。” 胥老夫人也跟着打趣,“男婚女嫁,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老身也要向县主道一声恭喜。” “多谢老夫人。” 赵凤娘收起羞意,脸还红着,努力让自己平常起来,胥老夫人颇有深意地看她一眼,点了点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