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五章:山若无路 (第2/2页)
悍一时的匈奴人四分五裂,有的南下与汉人混居,有的带着牛马迁徙到西北方的草原深处,有的族群甚至远走西域,避开了中原王朝所能到达的最远距离,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没有人再回到这片荒漠上,最后连中原王朝也渐渐放弃了这一段长城,荒于修缮的城墙上长出了野草,唯有那曾经护卫了王国,书写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气势的关隘,仍骄傲地矗立在那里。小小的门洞后面,梅里雪山的影子在东方若隐若现。 那将自己从乱军之中救出来的中将在一旁小声催促着,“将军,咱们得快些走了。”林达喉咙中充满了苦涩,将军?他回过头来,身后稀稀拉拉地不过一两百兵马。从长郅城中逃出之时,这支溃败之中临危不乱的林家军还有三千骑兵。在几个重要的岔路口,为了摆脱身后的追兵,他们不得不一再地一分为二。待得到达这函门关时,就只剩下这么些人了。这些将士仍穿着盛夏的单衣,被长城外野蛮吹来的风吹得抖抖索索,有不少人身上还挂了伤。 即使如此,追兵也不会放过他们。 林达知道他们会怎么做,换做是他,他一定会这么做的。离函门关不远的聊城,虽只有几千人口,仍有大冉的小支兵力驻守。他们会在那里换上快马,补充好粮食和水,然后再跨过长城,在茫茫荒漠中将疲惫不堪的这支队伍截住。事实上他也这么做过,当年的豫王之乱,他一路南下追击,终于依靠着充足的补给在那瘴气弥漫的山林里将最后的一支叛军活捉,在他到时,豫王便绝望地自尽了。今天莫不是也轮到他了?如果他再多一百精兵,他刚才就会毫不犹豫地直奔聊城,灭了守军后据城自守。如果粮草充足,他说不定可以守上月余,在大冉的守兵到来之前,养好兵力,再决一死战。可这个前提并不成立,他有的,不过是一两百经历了严酷战争勉强活下来的伤兵败卒。 他已经无路可逃了,所有一切不过是在拖延时间。一路上兵士一个个地死去,过了长城,漠北的风沙下又将埋葬多少他年轻的孩子,忠实的弟兄。林达望着眼前一望无边的荒漠,又望了望远处的梅里雪山。盛夏的梅里雪山只有山头积了雪,如同一个过早白发的少年。 林达忽然想起很久之前听过的一个传说。这里是北方五族的圣山,五族之人自上古一来便在这里独立而自由地生活着。大冉一朝时,朝廷派兵来收服此地,他们留下了老弱病残,剩下的人在最冷的冬天里跨越了梅里雪山,从此他们便以梅里雪山为屏障,在山的那一边继续生活着。之后朝廷数次派兵剿杀,可没有一次能有兵马活着跨越这雪山。时间久了,便有大臣提出,当初五族那些人很有可能命丧雪山,并没有到达那一头的山谷之中。于是朝廷便不再派人来此,也没有人知道,那些五族之人是否真的活了下来。 那中将仍在不住地催促。林达忽然腿下一夹,一纵缰绳,越过了函门关。后面的兵马排着队一个个地也过了长城,他们正欲追随着林达的方向,却惊讶地见到远处一骑马并不往北,而是向着西方奔去。 “还是没有抓到林达吗?” 龚尚书摇了摇头,“负责追击的将军今日面圣,想要更多的兵马。据他的推测,林达应该是进入了梅里雪山腹地。” “皇上怎么说?” “皇上拒绝了他的提议。看来皇上终究还是不愿意赶尽杀绝啊。林达将军知道难逃一死,竟冒险进入梅里雪山,多半也是九死一生。” 介山喝了口茶,“其实林将军知道,他若愿意带兵投降,以皇上的个性一定会饶他一命。他进入梅里雪山,却不是因为怕死。是要为自己的志向战斗到最后,哪怕生机渺茫。这等刚烈英杰,实在是大冉的损失。” 龚尚书并未想到这一层,经他点醒,这时也有些唏嘘。过了一会才道,“太子之事,不知会何时定论?” 介山看着他,“据我猜测,应该就是这两日了。皇上今日特意让莒王在宫中陪他用餐,我想和这件事情多少有些关联。”龚尚书看着他,两人相交多年,此时心意一致,均想到以寻玉薄弱的根基,恐怕将来在朝中的日子并不好过。 若虚在旁边,忽然问道,“千依小姐最近身子还好吗,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她来王府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