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王朝(出书版)_第2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节 (第5/9页)

臣对他尤其礼敬。凡有什么疑惑,一定会亲自到虞集门下咨询、求教。所以,他的名声在当时特别大。人们都以结识这样一个彬彬儒者为荣。

    他在朝做官,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家无余财,归老退居之后,家中人口也多。慕名的人络绎不绝,结伴而至,有的人出于尊敬甚至争着给他送房子地产。但他从来不苟且为人作文,以迎合世俗。有一个人,资产为一方之首,在本地有权有势。死了之后,他的儿子托人请求虞集为他父亲写一篇墓志铭,以重金中统钞五百锭为见面礼,虞集不为所动,使求文者惭愧感叹而去。求教者送来的礼物,他都慷慨地用在了来访的宾客身上,从不因为家境不富裕而有所吝惜。所以,人们愈加尊重他。

    虞集评价人,一定要先看他的度量见识,如果他认为一个人的度量不大,见识不远,决不会去沽名钓誉,与世俗混而为一。他评价文章,一丝不苟,一定要做到精而益精,善而又善方才罢休,凡文意有违反经书的,文辞再美,也不会夸奖一句。他的这种评人品文的做法,即使招致他人诽谤甚或忤怒权贵,也不改变。他的这种评价方式是很准确的。比如他评价元明善的文章,元明善就很欣赏。御史中丞马祖常很欣赏一个人,但虞集认为这个人虽小有才华,但度量、见识不足,认为这个人不会有好结果。马祖常几次想让虞集在推荐书上签名,虞集不签,惹得马祖常很不高兴。后来,这个人果然事败身死,到这时,人们才叹服虞集有先见之明,都认为他有知人之能。

    虞集学识非常广博,而尤其好探究其本源,寻根问底。在研精探微中,凡心领神会,意有独造,往往寓之于文。因此文章之妙,天下少有能比得上他的。他平生写了一万余篇文章,流传下来的仅仅十分之二三,这是十分可惜的。

    揭傒斯在修定礼、乐、史籍方面有什么贡献?

    揭傒(xi)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人。年少时,他读书特别刻苦,昼夜不息,文章名声早布。后入仕为官,朝廷大典册,国家对功、德显著之人的表彰铭文,都离不开他。即使外国人,也都羡慕他的名声,都以能得到他的文章为荣。他一生的主要贡献在修定礼、乐、史籍上。

    揭傒斯参与了《经世大典》的修定。其中的《宪典》即是他亲手所为,书成之后,文宗非常满意,夸赞不绝,以为与《唐律》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元统年间(1333~1334),奉旨祠北岳、济渎、南镇。不久,授予他同知经筵士等官,当时经筵都是兼职,而无专官,所以经书的微辞奥意,必经揭傒斯确定而后进呈皇上,皇上多有奖赐。

    古代风景画鉴赏揭傒斯在仁宗延祐初即被授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被李孟认为是真正修史的人。他撰写的史书有《功臣列传》、《明宗神御殿碑》、《太平政要策》,后朝廷修辽、金、宋“三史”,揭傒斯为总裁官。有一次,丞相问他:“修史以何为本?”他说:“以用人为本。有学问文章而不知史事者,不能用,有学问文章知史事而心术不正的人,不能用。因此,用人之道,又当以心术为先。”他曾与下属的修史者说:“想求作史的法则,必先求作史之意。古人作史,小善必录,小恶必记。不这样,怎么能表达出惩罚与鼓励呢?”自从任宋、辽、金“三史”总裁官,揭傒斯俨然以笔削自任,凡是政治得失,人材贤否,一律以公心为准而后定其是非,有意见不统一的地方,一定要反复辩论,一定求其恰当而后罢。因用人得当,思想明确,用了四年的时间,就修成了《辽史》,后在修宋、金二史时,积劳成疾而卒。

    欧阳玄有什么事迹见于记载?

    欧阳玄,字原功,与欧阳修同宗,后迁到浏阳(今湖南浏阳),欧阳玄就出生在浏阳。他是仁宗延祐二年(1315)进士。一生历仕仁宗、泰定帝、文宗、惠宗等朝。

    欧阳玄在年幼的时候,他母亲就教他背诵《孝经》、《论语》以及小学诸书。后从师学,每天都能背诵数千字的文章。十岁那年,有一个头戴黄冠的先生见到欧阳玄之后,对他的老师说:“这个孩子神气凝远,目光逼人,日后一定是以文章冠绝当世,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本来就文思敏捷如泉涌,后又师从南宋遗老中长于为文之人专学作文,这样,天赋、名师再加上勤奋,就铸就了欧阳玄的学力、才力、胆力、识力。诸子百家,无不精通,尤其留心伊、洛诸儒的源委,对此深有心得神契。

    仁宗延祐元年,朝廷开科取士,欧阳玄以《尚书》得中,次年赐进士出身。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仕途生涯。在任地方县尹期间,某县疑狱多,积久难决。欧阳玄上任之后,审察其情,都恰当地做出判决。豪强为霸一方,欺压百姓,虐待驱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