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8节 (第4/5页)
果然,听了章溢和宋克两个追问,刘伯温笑了笑,不疾不徐地回应,“半年前,此人只是郭子敬帐下一个亲兵。结果到淮安走了一趟,就顺势促成了五家联手南下。他自己,也一跃成为郭子兴麾下的亲军指挥使,掌握了最为精锐的两千甲士…” “那又如何,不过是个纵横家而已?”宋克撇撇嘴,不屑地点评。 刘伯温笑了笑,也不反驳,只是继续低声介绍,“那朱重八南下途中,于郭子兴帐下东挡西杀,战功赫赫。曾经凭着一杆长矛单挑朱亮祖、廖大亨等数将,丝毫不落下风…” “朱总管也曾亲自提刀上阵,在黄河北岸生擒敌将无数…”宋克不服气,拿出朱重九当年在黄河北岸与阿速军硬撼的战绩对比。 “扬州之战结束后,朱重八从朱总管手中讨了一支将令,前去攻打和州。凭着区区数千兵马,一个月内四战四捷,将帖木儿不花和孛罗不花叔侄打得龟缩于肥水西岸不敢露头。然后将和州、巢县等人,尽数收归掌握…” “比淮扬小得多…” “拿下和州之后,朱重八立刻与地方父老约法三章,整肃军纪,严禁将士sao扰百姓…” “朱总管也做到了…并且还想方设法造福于民…” “和州有不服教化者数十家,朱总管一夜尽杀之…分其田与治下百姓。并且张榜于四门,公开宣布这些人的罪状。” 这,可就比朱重九爽利多了,丝毫不拖泥带水。不像扬州这边,总是给地方豪强留有余地。只是手段太暴烈了些,简直如雷霆万钧。 然而,沒等宋克指摘朱重八残暴好杀,刘伯温却又大声补充,“除尽滁州、梁县等地豪强之后。朱重八立刻出榜招贤,并且先后数次前往枫林先生家中探问。恰巧枫林先生访友归來,感其赤诚,受其礼聘为行军长史。朱重八的左右臂膀,李善长,宋思颜,皆居其下…” “嘶………”章溢和宋克二人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枫林先他们两个都熟悉,这个人名字叫朱升,至正元年,登乡贡进士。做过池州路学正,在士林中素有声望。教导出來有本事的门生弟子高达数十人至多。朱重八得了他的帮助,必将如虎添翼。 更令人赞叹的是,朱重八也真的敢下手笔。居然待朱升一到,就立刻将此人提拔到最重要的文臣位置上,连麾下原本的老人都得让路。而相比之下,朱重九这边对人才的态度就差得多了。非但未曾去任何一人那里三顾茅庐,甚至连逯鲁曾这样的名满天下的榜眼,如今还屈居于那个姓苏的小吏之下。真是太过于重小义,而轻慢士大夫了。 “我來扬州之前,曾经去朱重八那边拜会过枫林先生…”刘伯温想了想,继续说道。虽然那边也是事业草创,但一切都井然有序。上下尊卑,高低贵贱,无不分明,并且甚合程朱之道。显然朱重八本人,准备以我儒家之学來安天下。而这边。。。。。。” 叹了口气,刘伯温继续惨笑着反问,“扬州城里这些,刘某想请教,二位能看得懂几分?” “这。。。。。”章溢和宋克两个无言以对。來扬州的时间虽然只有两天,但他们已经深深的感觉到了,这座城市与其他地方的不同。 非常有生气,几乎见到的每个人,无论高低贵贱,脸上都写满了笑容,眼睛里也燃烧着对未來的希望。然而,与生气相伴而行的,却是无序和混乱。到处都在破土动工,根本不分什么风水卦位,也不管什么黄道白道。大街上男男女女都是小跑着,见了官府差役,也不闪避。甚至有人动不动就拉着自己的东家,到衙门里头去告状。而衙门里头,对市井百姓,显然相当偏袒。导致那些做东家的沒等走到地方,就先服了软。宁可花钱來息事宁人,也不愿意跟手下的佃户、伙计们对薄公堂。 “重草民而轻豪绅,重商工而轻士农。诱民以利,却不使其知仁义礼仪。两位请恕刘某孤陋,翻遍史册,刘某竟找不到一个可以工商安天下者…”刘伯温长长的叹了口气,满脸萧瑟。 第二百八十三章 天算 上 “这。。。。。。。”章溢和宋克二人竟无言以对。 二人都是饱学名士,肚子里装的都是儒家经典,都深信蒙古人之所以坐不稳天下,是沒有广施仁政,从上到下完全地依照儒家理念來治国的缘故。而朱重九这边眼下虽然欣欣向荣,除了爱惜百姓之外,却找不到第二样是符合儒家精义的,细想之下,怎能不让人唏嘘。 宋克还好,年纪青,性子也豪侠。虽然觉得对眼前种种古怪情况有许多不适应。但想到这些可能都是为了驱逐鞑虏,也就觉得无所谓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