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8节 (第2/3页)
头大的鲍鱼晒上三五天,拿十来种食材加水熬煮,三斤食材兑一斤鲍鱼,不再加任何佐料,鲍鱼的味道将会被慢慢包裹在身体里,其他食材的味道会将鲍鱼味彻底激发出来,鲍味更浓。” 含钏对着光看鲍鱼,心里喟叹一声,瞿娘子舍财了。 素日含钏也用干鲍入菜,可没用过炮制得这样好的干鲍——出了宫后就没见到过了。 在掖庭时,这东西倒是常见。 市井里便彻底没了踪影。 含钏纵是有心自己炮制,也买不到个头合适又新鲜的鲜鲍。 好东西难得,含钏唤来拉提、崔二一并听课,手指向鲍鱼中心部分,教导道,“经干制后的鲍鱼泡涨发了,煮后这一段,这中间的位置为黏黏软软,不会凝结为硬制,入口时质感柔软有韧度,像溏心蛋一样的口感,每一口咬下去都带有少许粘牙的感觉,噢,就像吃年糕一样。” 小双儿举起手来。 含钏颔首示意她发问。 小双儿疑惑开口,“那咱们为何不直接吃年糕和溏心蛋?” 拉提摸了摸下巴,陷入了沉思。 崔二也觉得有道理,双眼亮晶晶地看向含钏,等待解惑。 含钏有点想揍人。 但高低是自己挑的丫头...自己酿的苦果,得自己尝... 不过说实话,很早很早之前,含钏也思考过这个问题。 鱼翅吃起来与粉丝无异,燕窝喝起来和银耳相似,溏心鲍虽说口感如年糕与溏心蛋,但味道却千差万别、绝不可同日而语,而含钏吃过一位素斋师傅的素演,其中一道鲍汁香菇,无论是口感还是口味,都叫人难辨真假。 那人们为何追逐前者? 约莫是因为身份吧。 人总要通过各式各样的外物来彰显自身的不同,比如官员穿丝绸,平民不可,比如读书人高束发髻,而做劳力的却不用,再比如,圣人穿的明黄色,旁人若制若穿,便是违制僭越,当午门斩首... 若无外物加以区分,又何以得知谁贵谁贱? 想虽如此想,话却不能同三个小的说出口。 含钏偏了偏头,手里拿着勺子挨个儿敲额头,“去去去!这个问题,等哪日你们真正都吃到嘴里,才可做评判!崔二收拾厅堂,双儿去算‘时甜’的账本子,拉提进灶屋备菜!” 含钏顺手舀了一勺煮开后的凉水,放了只干鲍在里面——含钏打算存十只,拿十只出来招待,若是当真好,便求了瞿娘子要进货渠道,“时鲜”营业到如今,还缺真正镇得住场面、架得起排场的镇店之菜,正巧留仙居擅做京菜,不擅料理海味,在菜式的选择上也不算冲撞。 既要存心推新菜,那便要自己试菜,这只做出来就算是给食肆的伙计们见见世面。 含钏泡了那只干鲍两天,期间雷打不动地每隔四个时辰换一次水,浸泡后用尖刀去掉嘴与胃肠,清洗干净裙边的泥沙后放进没有油腥的干净碗碟中,放上姜片葱段和些许青红酒,起火上锅再蒸一个时辰,在锅里自然晾干,便算是泡发好了。 含钏泡了几天,小双儿就惦记了几天。 小双儿蹲在泡发干鲍的水缸前,背对门口,留下一个浑厚雄伟的背影。 显得执着又孤独。 崔二看着小双儿的背影,不无忧心,“...才给做的衣裳,必定又穿不了了。双儿不长个子,只长rou。我改了好几次她的衣裳了...等过了这个年,必定又得改尺寸。” 含钏也有些忧心。 含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