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节 (第2/4页)
继母王氏的绣品终于绣好了。一家人一大早,坐了王大爷的牛车去了镇上。这一天是七月初十,正好是镇上的集市。 蓝衣在现代农村是坐过牛车的,所以,并没有什么不适。蓝雨直坐的晕晕欲睡,主要是牛车的速度太慢了。赵峰把蓝雨拉过来一些,让他靠在自己的怀里,好方便睡觉。 王庄镇每隔十天,每月逢初十,二十,三十这天都会有一次集市。这样好方便附近的村民,到镇上买卖货物。有上山打猎的来镇上,卖皮毛的。也有编了箩筐来集市上卖的。更有卖牲口的。还有卖各种小吃的,总之集市上很是热闹。 继母王氏跟王大爷约好了回村的时间,这才带着三个孩子往绣坊走去。这是一家名为“苏记”的绣坊,管事的名叫封三娘。一个收拾的很利落的女人。瓜子脸,单凤眼,柳叶眉,穿了一身紫色的衣裙。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就像会说话似的。 一看到继母王氏,就热情的迎了上来。“哟!我说大妹子,你可算来了!我这天天盼星星,盼月亮的,可算把你给盼来了。来,来,快坐下,累了吧!先喝口茶!”封三娘非常热情的招待着继母王氏。 “不好意思,老板娘,我女儿前段时间病了。这不,就一直耽误到现在才过来。”继母王氏不好意思的解释道。 “嗨!说这话就见外了不是!谁家还没有个三灾八难的。”封三娘打量了一下,蓝衣兄妹三人,不由的暗暗点头。一看这三个孩子就不一般,他日恐怕绝非池中之物。两个小子长得,天庭饱满,地可方圆。这女孩嘛,也是一脸的贵气。 再看这王氏,虽然穿得粗布罗衣。也难掩身上的气质。心想:这一家子绝非是一般的农户。谁知道他日会不会一飞冲天。自己还是好好相处,早早的结个善缘。 “哟!这就是大妹子家的公子和小姐吧!啧啧,长得可真好!一看就是个有福气的。有道是大灾大难之后,必有后福。大妹子,你就勤等着将来享清福吧!”封三娘必竟是见过市面的人物。口吐莲花般的把蓝衣兄妹三人夸讲了一翻。 继母王氏等封三娘说完,这才拿出装绣品的包袱。封三娘打开一看,非常的满意。因为,这次拖得时间比较长,继母王氏明显比上次绣的东西要多一些。有三十几个荷包。二十几个帕子。还有两个喜帐。 这些绣品,封三娘一口价,给了八两银子。继母王氏接过银子千恩万谢,接着又买了些绣线和丝绸,这才走了出来。继母王氏知道,今天封三娘给的价格绝对不算不低。以前拿来的绣品最多能卖个五六两就不错了。自己也明白封三娘的用意,倒也大方的收下了银子。 蓝衣一家又走到了一家名为“大方”的药房。小伙计一看来客人了,便喜笑颜开的迎了上来。“客官,请问您想抓什么药?我们药房可是全镇子上最大的药房了。什么药材都有,非常的齐全。” “小哥哥,你们这里收药材吗?我这里得了两颗药材。想问问你们掌柜的收不收。”蓝衣说着,便把大哥赵峰背篓里,拿布盖着的何首乌拿了出来。 小伙计看了一下,眼睛不由的一亮。蓝衣心想:这小伙计还是挺识货的。小伙计想了一下,这才说道“小姑娘,你们稍等,我去请掌柜的出来看一下。给你们估个价。”说完便叫另一个小伙计招待蓝衣几人。飞快的向后院跑去。 不大一会儿的功夫,一个长得很面善的老者,跟着刚进去的小伙计走了出来。看到蓝衣等人,很是和气的问道“是你们要卖药材吗?拿过来让老夫看看!”蓝衣示意大哥和蓝雨,把何首乌放到了柜台上。老者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端详了半天。 这才一脸惊喜的说道“不错,这两颗何首乌年数可不短了。简直是药中之极品。说吧,你们想卖多少钱,我全收了!”老者说完,看了蓝衣一眼。老者眼睛可毒着呢,一眼就看出这几人不中,小姑娘才是主心骨。 “老先生,您给开个价儿吧!一看就知道您老是行家,肯定不会亏待咱们。这可是咱们好不容易在山上挖的。您也知道,年份多的何首乌,可不多见,那是可遇不可求的。”蓝衣笑咪咪的说道。 老者缕着花白的胡子,看了蓝衣半天,这才再次开口道“一千五百两,这两颗何首乌,老夫全要了,小姑娘,怎么样?这价格还满意吗?” 蓝衣摇了摇头,说道“二千两不能再少了,要是您觉得多了,我们再去下一家药房看看。”蓝衣说完假意拉起赵峰和蓝雨,一副打包准备离开的样子。 继母王氏心里说不出的激动,原来这药材这么的精贵呢!比自己绣花赚钱多了,几个孩子可是撞大运了。真是老天开眼了,谢天谢地菩萨保佑。这下子又有钱给两个孩子读书了。 老者赶紧拉住了赵峰的胳膊,呵呵一笑说道“小姑娘,你也不能一口价呀?这样吧一千八百两,行就留下。以后再挖了好的药材,尽管送到咱们药房来。有多少收多少!” 蓝衣这才“呵呵”一笑,“成交!就知道你老是个识货的。”之后,老者让帐房先生,拿出十八张一百两的银票。蓝衣抽出一张两张,让帐房先生换成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