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3页 (第1/2页)
开荒后的土地需要养,不是立刻种了粮食就能丰收,往往最后收成有个二三百斤是常态,养地不是一年二年的事,有时候要养个三四年也很正常。所以许多村人都不会选择开荒,累的要死要活,种出的粮食不够一个人两个月吃得,还不如出去做工。再者万一赶上天灾,就颗粒无收了。 唐寿这个后世城里来的孩子,吃喝玩乐都行,农活是真不会,属于那种让他下地薅草他专薅苗的选手。不仅不能帮忙,还要把人气个倒仰。 第五十一章 买牛 “蔡学,今天没去镇上卖糕点?”天还没亮,杏花村村人具已都起,他们或扛着锄头或拿着铁锹等农具快步向自家地里走去,路上遇到熟人便会边走边聊。 蔡学迈着大步,脚下丝毫没停歇,回道:“你不也没去,我看今天熊家就留了两个小娘子在家,其他人也下地了。” 农家人背朝黄土面朝天,自古以来就指着地里那点粮食填饱肚子,即便糕点再赚钱,他们也不可能为了糕点不种地。到了五月里的日子,家家户户就开始忙乎地里的活计,糕点的生意除了个别猎户和家里没地的人家,就没什么人做了。 可他们不去镇上卖,镇上的人却还要吃,因而这几天在镇上卖糕点的村人反而多赚了许多,几乎要平时的两倍。 “我看熊屠户家里今日炊烟也起得比较早,想来也是起来了。”村人冲着蔡学暧昧地眨眨眼。 村子统共就那么点大,熊壮山家又是个备受瞩目的,平时村人不管有意还是无意,都会多关注他些。一开始倒还没发现什么特别的,时间久了,村人就注意到熊家炊烟和他们不同,一般村人两饭,早饭吃得较晚,也就没把熊家同样起得较晚的早饭放在心上。 渐渐的才发觉,熊家的炊烟是起了三次的,那便是三饭。既是三饭,早饭为何还煮得如此晚。有村人好信,探头探脑看,才发现,每日早上,在院子里忙前忙后的都是那个凶恶的屠户自己,他家里那个小夫郎竟是一次没见过。村人就猜测到那个小夫郎是还没起来,家里上无公婆需要伺候,下无小幼需要照顾,只一个郎君,睡到日上三竿也不是不可能。 村人小辈们转头看看自家的上老下小,对这一猜测,既羡慕又嫉妒。那些年纪大的,便不会生这种羡慕嫉妒的心思,只认为唐寿懒惰,每每想起,都要耳提面命一番,把唐寿当成反面教材,训斥家里小辈娘子双儿们绝对不可学。 蔡学和他娘子住的离熊家近,少不了要被长辈训斥。他家受了熊家不少恩惠,长辈们并不是不感恩的,但这不妨碍他们把唐寿当典型教训家里孩子,无非是催促孩子们上进,倒也没有恶意。 蔡学没理会村人的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