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6节 (第4/4页)
赞赏,“此子确是天生将才,奇谋诡计用之不竭,百年难得一遇。可惜……” 可惜如此俊秀人才,却等不到他人生鼎盛之时。 不出数月,迟早会败于我手。 殷桓目光在战报上来回流览几遍,掷回给苏汶,言道:“传命前线,诸军砺兵秣马,坚守不战。以一万水师掩江佯动,足以应付对岸的sao扰。” “是,”苏汶跟在殷桓身后步入书房,轻声道,“还有粮草一事。前往南蜀和交越的使者昨夜都已回来了。南蜀自顾不暇,交越则称刚与东朝定下盟约,于支援粮草之事上爱莫能助。我另求人外购粮草,但天下货殖皆由云阁把持,富商大贾俱恐市廛骤变,祸及自己,无人敢贩粟至荆州。此前前线粮草再度告急,我算了算,荆州各处囤粮,恐怕支撑不过半月……” 以往每每提及总让殷桓头疼的粮草一事,今日再闻,却不能损及他半分心情。他坐于书案后,看着案上地图,沉思半晌,忽而一笑。 苏汶只觉这笑容实在来得诡异,忍不住道:“侯爷?” 殷桓扬手止住他的疑问,道:“你带江陵守军两万精兵,挂豫州军旗帜,即日启程,去上庸关取粮草。” “何处?”苏汶骤闻地名,愕然一愣。 “上庸!”殷桓笑意深远,手按北朝南疆,“中原早已大乱,北帝眼中只有西北,无暇兼顾南疆诸州。上庸关以往为防东朝战事,囤粮上千万石,足以应付我荆州军数年所需了。那里守兵不足两千,梁州府兵如今也已尽去中原战场,你取上庸关,如探囊取物。至于挂豫州军的旗帜――” 他话语蓦地一止,苏汶却很明白,道:“是要嫁祸萧子瑜,并使两朝生隙?” “也不尽然,”殷桓摇头,慢慢道,“据邺都谍报,如今苻子徵周旋朝中诸臣之间,正是北帝有求于东朝的时候,何况萧璋有云阁鼎助,并不缺粮草,这等劣拙伎俩,瞒不过两朝那些火眼金睛的老狐狸,矛头迟早还是对向我们。” 苏汶不解道:“依侯爷的意思,如此假以豫州军名义行事,不是多此一举么?” “当然不!”殷桓断然道,“北帝纵使恼怒,一时鞭长莫及,只能忍耐不发。只不过在怒江对面,有一人却绝不能容忍被人嫁祸的恶气,以他莽撞暴燥的脾性,听说此消息必然北上阻你南归,断我粮道。” 苏汶心知肚明,殷桓所说之人定是萧子瑜无疑。只是粮草若被截,此行又有何意义?苏汶思量片刻,垂首抱揖:“属下糊涂,还请侯爷明示。” 殷桓指尖游移战图上,言道:“你即刻出发至上庸,夺得粮草后,谴五千精兵快马送回江陵,再率剩余人马,绕道新城另择南下道路。若我所料不错,萧子瑜北上的路线定是沿襄江直奔樊城,你于荆山设下埋伏,以逸待劳,必能大败豫州军。” 苏汶闻言连连颔首,奉承道:“侯爷果然妙计,萧子瑜如一怒北上,石阳防线定然中空,却是侯爷乘虚东进的机遇到了。” 殷桓冷冷笑道:“这条妙计可不是本侯想的。”他抬起头,目望窗外,漆黑冰冷的眼神似要将乌云密布的天宇看出一个窟窿来,面容残忍,话语却无尽慈蔼地:“有人给我献了这条瓮中成鳖计策,那我便如他所愿,将计就计,看看天遂谁愿!” 苏汶感受到此话下的刻骨恨意,不免怔了怔。风吹窗棂,一阵湿寒猛地扑入室中,苏汶在乍然一现的念光中恍悟过来时,那缕湿凉之气正透心渗骨地绕身而至,令他不由自主地、冷然一个寒噤。 . 江陵雨水不绝,千里之外,怒江亦于乌沉沉云翳的遮蔽下,接连八九日未逢晴光。这日午后,依旧阴云密布,雨雾霏微。夭绍在西山南岭跋涉整整两个时辰,终于找到丹参所说的那片沼泽地。 此处狭谷相持,山道尽头,四壁峰岩遮住了日色,谷中光线晦暗不明。夭绍提气掠上岩壁上横生的松树,俯首朝下望去。 浅水横溪,连绵成滩,周遭芦花飘零,草叶繁茂,数百针叶树正生在对面山岩下,苍郁成林。夭绍穷极目力,望向林中。那些针叶树上攀附而生着无数马蹄状的白色芝草,雨丝浸润中,正隐隐透着莹滑如玉的光彩。 果然是阮靳说的鲜玉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