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名媛贵族_第6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8节 (第2/3页)

果好不容易走到高处,能隐约够着这个圈子的一点点边了,这才发现,赵佑媛在宗室里,也不过就是被摆来摆去的,照样有人能压得了她。

    不过,袁丽羽可没有弃暗投明的打算,她的眼界已经比从前开阔得多,该抱的大腿就一定要抱紧——这也是童瑾教她的。

    工作人员按着往日梨园歌舞剧院的惯例,把所有乐器集中放在一间房间里,便于表演时搬运取拿。乐器放好后,过一会儿,调音师们会进来,根据乐曲和谱册,给不同的乐器最后一次调音。

    正巧有点忙不过来,门口一个守着值班的人见袁丽羽在等化妆,就招呼道:“能麻烦你帮个忙吗,那些谱册给里面的调音师送进去一下。”

    在这样神圣的地方,袁丽羽什么冷艳高贵的谱都不敢摆出来,连忙搭手帮忙把册子拿进去。她往上瞄了一眼,第一个节目,亦是大朝贡的开幕式演出,是协奏大曲《周礼·大司乐·大武》。

    大概由于是大朝贡的开幕式曲目,又是宗主国皇室演奏,因此,在选曲上,赵佑婕十分谨慎,选择了华夏正声,而非观众们耳熟能详的名曲,肯定也是考虑到了礼乐典范。

    .

    袁丽羽感觉自己又学习到了——果真不愧是皇家的人,开幕式演出都如此眼光精到。

    之所以她会有这个感触,是有历史原因的。

    商周时期,礼乐制度已经趋于成熟,结果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宗法体系的破坏,都一下子给开沟里去了。

    很多诸侯会演奏只有天子才能听的宫廷雅乐,以及把一些其他乐曲用于宫廷演奏,像季氏还搞了个八佾舞于庭,把孔子气得哇哇大叫。

    所以从春秋战国起,那时的音乐就被一些圣贤痛斥为礼崩乐坏。

    对此统治阶级表示无所谓╮(╯_╰)╭,反正崩不崩坏不坏的,我政权稳定就行了,管你那么多啊。

    及至大宋开国后,文化持续繁荣,但和北方战事频频,最要命的是——为了政权合法性,大家竟然纷纷说自己是正统!(脸皮去哪儿了

    妈蛋!正统不是你想当,想当就能当啊!

    为了政权合法性,就必须祭出自己是华夏正统的理由。为此我大宋也是拼了——

    在没有黄帝铸鼎、始皇玉玺的情况下,怎么样才能体现华夏正统呢?

    聪明的大臣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复原礼乐!

    礼乐是核心性的存在,任何王朝开国,伴随着祭天封禅,肯定要做的另外一件重要形式,就是——定黄钟律啊。

    这是雷打不动的制度,就跟现在的国家必须得有个国歌国旗一样。

    .

    哈哈哈,天子陛下瞬间化身点赞狂魔,你辽国你女真你蒙古不是跟我争政权合法性吗,我可以复原商周时期的礼乐哟!

    你有本事你来啊?你能吗?你能吗?你能吗?嗯?

    于是乎,太常寺便在皇帝的主持下,开始花费数十年时间复原上古礼乐,《周礼·大司乐》就是在这个时候复原完成,并一直流传至今的。

    而赵佑婕选了其中的协奏大曲《大武》,确实是非常谨慎、周全。

    因为,这首曲子,在商周时期,用的是黄钟宫,而黄钟宫,是正调——帝王之调、万事根本。

    用在这个场合,再合适不过了。

    .

    在开幕式上演奏帝王正声,怕也只有皇室的女孩,有这个气魄啊。

    袁丽羽默默地感慨了一下,不过扫了一眼节目单后,忽然又想起了从前看过的一个典故。

    那恰好就是赵佑婕今天将要演出的《大武》。

    虽然商周时期没有明确调式概念,但是,大宋的音乐考古学家考证,至少这首《大武》,是本来没有商音的。春秋末期礼崩乐坏,乐师对于这个不太强调,便加了商音进去,导致孔子听了后说——yin及于商何也?

    倘若赵佑婕在今天的协奏演出中,不小心奏出商音,那可就可笑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