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7节 (第3/4页)
不同,不用追求细枝末节。 话是这样说,莫如湖和刘氏还是担忧闺女因为礼仪不合格受气,现在他们看着,虽然累点,可是为了以后着想,也值得了。 这种枯燥的日子,什么时候到头? “小姐,您就算好的,在京都的千金们,出嫁前一年就要被拘着学规矩,那个刘侍卫家的小姐,嫁到国子监祭酒孙家,不也是得学礼仪么?” 刘花生当年是天风书院的一个刺头儿,无论先生怎么教,她都做不好,挨罚是常有的事,也对这些规矩嗤之以鼻,可为了嫁给心上人,最后也逼着自己,请来宫中的教养嬷嬷,做不好就被打板子呢。 “那些宫中的嬷嬷教导过嫔妃,严厉着呢。” 麦芽打了个哆嗦,不单是自家小姐,她在这个做丫鬟的也被于嬷嬷cao练,于嬷嬷说了,她这种迷糊的性子容易惹祸,让人看低小姐,所以她也憋着一口气,努力着。 “这么说我应该感到庆幸,最多还有十来天就过去了,而不是学一年。” 青璃做了深呼吸,强迫自己淡定,现在学习强度比在京都天风书院还要大,一个请安的动作练习几百遍,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标准,于嬷嬷说以后她会经常进宫,见了皇后娘娘,虽然是好姐妹,也不能敷衍,君臣有别。 下午继续做针线,持续几天,青璃坚持不住,频频打呵欠,刘氏熬了一碗绿豆汤送进来,见自家闺女脸色差,突然有些后悔,后悔就这么答应了文氏,现在她每天晚上都睡不好,一想到青璃成了别人家的,家里空空荡荡,不再有欢笑声,就忍不住抹眼泪。 莫如湖也不舍,早晚有这么一天,他们这些做爹娘的,只能让闺女尽量风风光光的出嫁,提前了几年,嫁妆本来就没准备齐全,最近忙过族里的事儿,天天往外跑,用银子收购一些贵重的古董瓷器。 青璃知道其实自家银子不算多,有一部分都是她给爹娘的体己钱,那些花瓶古董,空间里太多了,可她又没有好借口拿出去,只能心疼的看家里为了她,花钱如流水一般。 好在平阳,凤阳两地的乡绅们有眼色,得知她要成亲,亲自上门送上贺礼,里面也有珍贵之物,至少能凑齐几大箱子,这样自家就可以少花点银子。 莫如湖的意思,银子可以赚,但是闺女出嫁就这么一次,只要家里能做到的,能买得起的,都要买,绝对不会让别人小瞧了,就在前几天,大哥莫子归托人从京都带来了几万两的银票,算是默认此事。 “璃丫头,你睡一会儿吧,等起来就到了晚膳时候了。” 五月初十,下晌突然变了天,乌云密布,一片昏暗,远处阵阵湿润的风,吹得窗户啪啪响。已经有一段日子没下雨,庄稼缺水,最近族人正在议论下雨之事,看这天,大雨将至。 屋内阴暗,必须要点着油灯,刘氏怕青璃一直做针线坏了眼睛,让她好好休息会儿。 天一暗,青璃也有些犯困,她拉着娘刘氏,不让她出门,母女二人坐在偏厅的沙发上闲聊。 还有不到半个月,自家的丫头就要出嫁了,刘氏到现在也没能缓过来,内心还有一些不情愿,陪着青璃坐在一起,她尽量掩饰,二人说着体己话。 “以后嫁人,心就要向着婆家,不能总是给娘家银子了,知道吗?” 青璃一直很孝顺,刘氏晓得,但是为人爹娘的,这方面也要说出来,将心比心,若是她的儿媳经常帮娘家,她心里也会有疙瘩,所以提前把话说开。 “嫁人就是淳于家的人,你的孩子,以后也姓淳于。” 刘氏见青璃的眼神带着疑惑,以为自己说的不明白,解释道,“比方你有了大嫂,你大嫂整日往娘家跑,银子都贴补了娘家,娘也不会高兴的。” 青璃一开始没反应过来,不明白娘为什么这样说,等娘亲解释之后,她抱着刘氏的胳膊撒娇,角色转变太快,还真的无法适应,这么说她马上就要被扫地出门了。 “娘,不是说我可以留在北地吗?” 青璃是觉得这样不错,才答应嫁人的,至少在短期内,还能见到爹娘和小弟,嫁人和没嫁人,就差个名分。 “在北地,可你必须留在平阳,以后没事别回村,爹娘会去看你。” 见青璃不懂,刘氏又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