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1节 (第3/4页)
了过年,要孝顺爹娘,余下的可着自家汉子小娃来,到她们这边也剩不下什么,衣衫也是粗布,补丁摞着补丁。 “小妹,快点过来帮我记录一下,这边忙不过来了!” 莫青菊几乎要把脑袋埋到了账册里,那边族中妇人媳妇七嘴八舌,正在挑选布料,这个颜色深,那个是碎花的,吵得她脑仁疼,以前都在镇上的布庄买布料,贵的买不起,粗布就几个老气的颜色,也没什么挑头,这会族里库存的布料多,这些人饱了眼福,觉得哪匹颜色都好看,挑拣半天,也没选出来。 “我这就来。” 青璃带着双胞胎,对着淳于越淳于恭挥挥手,二人自动自觉成了苦力,不少村里媳妇大娘见到二人,立刻凑上去询问,“越小子,恭小子,你们看看哪匹颜色好?得了布料正好给你们做新衣裳!” 端午之后,二人就要离开,去平阳参军,族人舍不得,又心疼二人年纪小,盘算走之前多送几套衣衫鞋袜,省得到军营里不让探亲,她们这边又要轮流做饭,喂养猪鸡,忙不开。 “大娘,我看着深色就不错,摸着柔软,穿在身上舒服。夏日也吸汗。” 老三淳于恭要比自家二哥淳于越更会说话,短时间之间的相处,他掌握了诀窍,嘴巴一定要甜,逢人便笑,定是能得到喜欢。 “哎呦,这个好,我就要这个颜色了,璃丫头帮着记录下。” 大娘晓得合不拢嘴,莫青菊抽抽嘴角,这位族里的伯娘已经来半个时辰了,一直挑选,还不停地给别人意见,大嗓门,她以为还要继续下去,一直挑到歇晌,谁想到让淳于恭两句话打发了。 青璃低头记录,让兄弟二人帮着搬运布匹,有的人家人口多,男子下地去了,二人推着族里的手推车,帮着送货。有人挑选之后,其他人动作快了不少,很快,妇人们挑选完毕,心满意足。 “其实啊,哪匹都好看,我们之所以吵闹着,就是图个痛快。” 其中的一个大娘很是感慨,以前去布庄买布料都是扯上几尺,哪能一分就是一匹布,还是价钱很贵的细棉,想都不敢想啊,还是族里好,虽然现在的日子比往常更忙碌,有时候照顾不到家里,不过日子有盼头。 “可不咋的,去布庄畏畏缩缩,眼睛都不敢往绸缎盯。” 穷苦人家,自觉矮人三分,花一文钱也要惦记着,可即便是这样,族人还是挺有骨气,就怕看到布庄伙计们鄙夷的眼神,被人骂上一句穷酸。 布匹发过之后,堂姐莫青菊又进入到库房,让族中有力气的小伙子搬出来几个大桶,里面都是青璃在大秦打劫回来的油盐酱醋,还有一些生活必须的调味品。 粮米这些根据家里的食量来,上次发的那些,大部分人家没有吃完,也就没有领走,只有壮丁多的人家,粮食紧张了点,领的时候脸红红的,总觉得是占了族里的便宜。 现在莫家族人被彻头彻尾地改变,丝毫没有贪婪的心态,懂得谦让,当然,也不是说一点矛盾都没有,但是他们想到过去心酸日子,就会宽容多了,慢慢地,以前有宿怨的人家,彼此友善起来。 族会上,族人谈论起端午的安排,听说现在凤阳城里面来了一个戏班子,族人不少都是戏迷,就是苦于没有机会,这次族长莫如湖做主,请戏班子来唱戏,顺便从镇上请几个说书人。 白日里听戏,晚上就在一处平地上,来个篝火会,烤全羊,族人们自发出几个精彩的节目,大家喝酒助兴,一起祈福,希望风调雨顺,今年是个丰收的好年景。 “咱们听族长的,不过我一个大老粗只会种地,能有啥才艺啊!” 族中的汉子们围在一起商议,都是同族人,也不怕丢丑,目的是为了热闹,最后有人自告奋勇,唱小曲,吹奏的,还有的爹娘给自家小娃报名,要朗诵诗歌。 青璃站在一个角落,听着族人们谈笑,彼此调侃,她突然有一种幸福感,端午那天,族人起大早,族学休沐一天,大家集中到这边,邀请城北大军驻扎在村里的士兵们一起欢度。 包粽子的江米提前准备出来,还有各式各样的馅料,这是女子们的事,族中的媳妇妇人七嘴八舌,推荐几个包粽子手艺好的,剩下人的就准备席面,打打下手。 “小妹,过了端午之后,你还得回平阳?” 莫青菊脚步轻轻地走到青璃旁边,小声地道。等青璃一走,村里又剩下她一个人,两位嫂嫂虽然不错,可也说不上几句心里话,再说现在大嫂付彩云还在养胎,二嫂要忙着家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