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节 (第2/5页)
此刻只怕要物归原主,除此之外,全身上下连一件可以典当的首饰都没有。她突然懊恼的想到,当时若同意丁大山去取他的银子就好了。 丁大山只怕也和她想到了一处,此刻也哭丧着脸,“之前刘大爷说了,若我们银两足够的话,可以去村里的富户家里借一匹马,顶多一日的功夫便可以到张家堡。只是若仅靠双脚走路的话,只怕还要花费几日的时间……” 两个人又商量了半宿,最后,丁大山不顾宋芸娘的反对,忍痛拿走了田氏送的那一对银手镯,准备明日去村里的富户家里借马,到时候再带银两来赎回这两只手镯。 第二日一大早,刘大爷带着丁大山去了村里的富户家里借马。他们二人满怀着希望而去,却失望而归。原来,那对银手镯虽然在丁大山和宋芸娘的心里是无价之宝,在那富户眼里却值不了几个钱。后来,还是刘大爷帮着说了许多好话,并指出丁大山将meimei留在村里作为质押,那富户才不情不愿地借了一头小毛驴给丁大山,并限他十日内务必返还。 丁大山牵着那匹瘦弱的小毛驴,千恩万谢地道别了刘大爷,又对宋芸娘百般嘱咐,这才在宋芸娘充满期盼的目光中,离开了刘庄,向着张家堡的方向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 宋芸娘这次解困是不是太快些了啊,果然我是亲妈!(*^__^*) ☆、刘大爷的喜讯 宋芸娘在刘庄一住就是大半个月。 丁大山自从那日牵着小毛驴离去后,便一直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宋芸娘本来估算着,丁大山顶多用两三日的时间便可以到达张家堡。萧靖北得知了她的消息后,一定会快马加鞭赶过来,如此算来,最多四五日的样子,萧靖北便可以前来接自己。 五日过去了,十日过去了,转眼间,半个月也过去了。刘庄还是和往常一样,幽静而冷清,村里的几十家民户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整个村子里除了宋芸娘外,看不到半个村外人。既看不到萧靖北驾驶着马车前来迎接宋芸娘,也不见丁大山骑着小毛驴折返。 前几日,当初借毛驴给丁大山的富户差人来刘大爷家打探,话里话外流露出让宋芸娘付银子赔偿毛驴的意思。他家本来只答应仅仅将毛驴借给丁大山十日,当时,丁大山想着十日的时间足足有余,便连想都没想地一口应下,可是此刻,他却迟迟没有归来。 刘大爷又是好话说尽,拍着胸脯保证丁大山不日便归,方才暂时安抚住那富户,可是到底丁大山何时回来,甚至能不能回来,他和宋芸娘都是心里没有底。 刘庄是一个小小的自然村落,规模最大的时候,有一两百家的村民。只是这些年又是鞑子进犯,又是土匪sao扰,村民大多死的死,逃的逃,仅剩下了几十家村民。刘庄的四周也有一圈土筑的围墙,是村民们为了抵抗鞑子和土匪,花了几代人的心血逐步修建而成。边境地带,像这样由村民自主修建的民堡还有许多。只是不同于由朝廷修建、军队保护的军堡,这些民堡大多规模小,城墙简陋、坚固度一般,一旦鞑子越境劫掠,首当其冲受到伤害的就是这些民堡。 为宋芸娘提供了数十日食宿的刘大爷是刘庄土生土长的一个村民,年轻时跟着来到村里的一个游医学了几个月的医术,他善于学习和钻研,慢慢地在医术上有所精通。村里一些村民们但凡有了伤风感冒、跌打损伤之类的小病小痛,都是找他诊治,不过,他主要靠自学成才的医术毕竟有限,稍微复杂一点儿的疑难杂症还是需要去三十余里之外的定边城寻正规的医馆诊治。 刘大爷孤身一人住在一间破败的小院子里。他早年丧妻,一人辛辛苦苦地养大了一个儿子,可是几十年前,连这唯一的儿子也被进村屠杀的鞑子给杀死了,连一滴血脉也未能留下。 刘大爷一人孤独惯了,突然多了宋芸娘这么一个人,又是极其乖巧懂事的女子,就好似他的孙女儿一般。刘大爷一心要将宋芸娘照顾好,情不自禁地拿出了他所有的米粮和蔬菜,又将家里唯一的一张炕让给宋芸娘住,自己则在正房搭了个小铺随便将就一下。 刘大爷的热情、善良和无私令宋芸娘既感激又惭愧。她看着刘大爷又破又小的住宅,又发现每日的食物越来越少,越来越粗糙,心知多了自己这一张嘴,刘大爷又是恨不得尽其所能来招待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