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4节 (第3/3页)
等将嫂子遗体安置妥当,再去寻那户人家之时,那户人家却是就此消失!”青年道。 “可这与本案有何干系?”冯钧疑惑,并不知青年说这一番话是为何。 青年一声冷笑,“此事自然有着莫大的干系!那户人家所住之地,恰是温府大郎继室仇府之别院!那户人家虽不是仇府下人,然却是常年租用仇府良田种植稻谷。而仇府的小娘子那几年也恰在别庄上住着,也就某嫂子被害之后才离开庄子回到京中仇府!” “且慢。”冯钧打断青年的话,“便是汝家妇人死于非命,然与仇府何干?就只因那户人家租用仇府良田?” 青年回道:“若只是此,我等不敢前来公堂。盖因某嫂子虽被人抛尸荒野,然手中却握有凶手衣物碎片。” “证物可有保留?”冯钧问道。 青年将那巴掌大碎片递与旁边的官差,拿给三司官员查看。 十年前的衣料碎片,便是保存得再好,也有陈旧痕迹。 几番查看,三司官员皆摇头。 “此物又如何能证明此事与仇府有关?若老夫没记错,这种布料十多年前,颇为风行。京中大半官宦人家女眷皆有此布。”冯钧道。 青年又从胸前掏出一张旧纸道:“当日周围农户皆可作证,当时周围有此布料制衣者,仅有仇府小娘子。且庶民不得着绢,便是仇府小娘子想将此打赏下人亦不行。” 三司官员接过纸张打开一看,又互相交换了一番意见,随后又纷纷摇头。 冯钧回过头问道:“可有证人亲眼所见?” 青年摇头,“恐唯一知情者仅有那不见的小娘子,如今十多年过去了,亦无音信,怕是早遭了不测!” 没有人证,仅有这一张压着红手印的证书与一块并无明显实证的碎布,若真要定罪却是难的。 可即便是如此,因事涉及仇氏,便是对方无理,仇氏也得到堂回辩。 何况青年所说,看似也算有理有据,只差实证。 三司官员着人前去仇府带人,温家大爷却突如其然的跪下,道:“人是我害的!” 旁观的温家老爷子在众人尚未反应过来之际,将茶碗砸向温家大爷,怒道:“既是你这孽畜所为!当年请的产婆为谁?莫说是你亲自接生!便是哄三岁小儿也未必相信你这一番胡说八道!”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大理寺少卿杨思怀,见温家老爷被气得拿茶杯砸温家大爷,忙道:“便是你所杀,因此事涉及仇氏,也当请仇氏过堂问询,温府大郎不得阻扰。” 衙门的官差应声而去,三司衙门之外与内堂之中窃窃私语声如蚊。 刑部尚书冯钧不得不再次拍下惊堂木,喝道:“肃静!” 堂下两族之人静下来,堂外围观之人也立即消声,只炯炯有神看向跪在堂下的温家大郎。 在场诸人,只见过喝醉酒道未醉的,不曾见过自认害人的。 温家大爷此举,竟是让人觉得大开眼界了。 果真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冯钧见堂下已然静下来,便道:“既温府大郎承认自己害人。本官亦有些许疑问想请教温府大郎。” “尔道人为你所害,产妇产子可有请产婆?产婆为谁?” “得到婴孩后,抛尸者为何人?现在何处,可否为证?” “若无产婆,如何接生?” 一旁坐着的楚戈道:“此前,还需请一产婆来证。” “禀告诸公,京中产婆最有名气者为邵氏容婆,接生二十余载,经验颇为丰富,可请来质证。”其中一族族长道。 冯钧道:“在场诸位可还有其他产婆可推荐?只一名,恐难足以质证。” “牛氏秀婆与施家云婆、河氏瑶娘子于京中尚有美名。”另一族族长道。 冯钧颔首,“既如此,便着人请四位产婆其二来堂过证!若不能前来,可请太医院姚医正前来!” 又有四差役应声而去,公堂外窃语声又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