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3章 (第2/5页)
胡子。 他抬手按了按,公堂又恢复了一片安静无声。他这才出言警醒劝导那几个村民,告诉他们做人要以诚信为本,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方是做人的根本。 还打了比方,若是这次不是他们贪财毁诺,又何至于闹出这场风波。几个村民俱是羞愧不已,纷纷对徐县令认错,说是下次再也不敢犯了。 同时,徐县令又夸赞了招儿容忍大度,因为感同身受,所以宁愿自己赔得血本无归,也不忍告这些村民,还是官府的人找上门才愿意上堂。 也教育她以后若真是碰见有人违犯了大昌律法,不该容忍体谅,须知容忍便是纵恶,而是该请父母官做主。毕竟父母官本就是该为民请愿,保一方太平的。 那几个村民对招儿如何愧疚且不提,外面百姓又是一阵夸赞声,想必经过这一次,徐县令是个好官清官的事情,会传遍整个夏县。 * 当然,招儿陪着演了场戏,也不是没有回报的。 这边下了堂,那边就有人领着她去了县衙的户房。 户房乃是县衙六房之一,掌管全县民政、田土、征税纳粮、灾荒赈济等事宜。 这土地之事,便是户房管辖范围之内,举凡县里有土地售卖易名等,均是他们管辖。 衙役领着招儿来户房,是徐县令安排的。 徐县令还送了招儿一份大礼,那就是夏县下七个乡,在每个乡招儿可择一块儿地。这地自然不能是田地,当然也不会是山地之类不能种作物的地方。不过是荒地一块儿,以极为低廉的价钱出售给她。至于剩下的事,那就需要招儿自己去办了。 这可真是大礼了,要知晓每个乡的地都是有数的,一般在村庄附近的,都是默认为当地村庄的地。村民可以出钱买下,但非本村人不售。 招儿之前也在各处买了几块儿地,但大多都是出高价买的良田。各地村子都比较排外,不是当地村民,要想买地是难之又难。 至于关于和薛庭儴所提及之事,徐县令这边却并没有提过。 不过没有提,但也没有拒,算是默认了吧。 因为这事,招儿再度忙了起来。不光是她,薛青槐等人也一并出动,之前遣散的那些帮工也一一招了回来,没几日生意就再度步入正轨。 不过这次招儿可放聪明了,不光和村民们重新拟了契,还和各处长久合作的商家也定了契书。 招儿做这菜的生意也有一年多了,每个时节是什么菜价,心中都有数。她特意将这些都列了出来,就照着这个菜价来,上下浮动也定了一个标准,甚至拟定了若是违约该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这对村民们来说是乐意之至,而商家之前吃了亏,也是巴不得如此。 一时间,三方前嫌尽释。 不过现在有了自己的地,招儿可不像之前那样来者不拒,都是挑拣着那些种菜种的好数量又多的村民定契。 有一些村民没定上契,都是悔之晚矣,可这些苦果也只能自己吞下了。只能寄望哪日能搭上话,也好将自家的菜卖给王记。 趁着这势头,招儿也把筹备王记菜行的事提上了日常,更是定下了一系列制度标准,并在薛庭儴的建议下,把各乡的落脚点进行了整顿。 每个乡都有一个王记菜行的分点,因为现在没办法各处都开一处铺子,这个据点都暂定在乡下。同时,也给分管各乡的帮工也确定了职能。 例如每个乡里,账房是要安设一个。收货送货和垦地种菜的人分开管理,每个小队设一个管事的。同时还有个大管事,管着整个分点的所有事务,并定时向总部报账及种种事宜。 招儿只管出了事找管事,另派人不定时下乡核查即可,不用事事亲躬,劳心劳力,还耽误时间。 以前招儿就觉得随着下面的人越来越多,非但没给她减轻负担,自己却越来越忙,下面也十分混乱的感觉。如此一来,倒是耳目一新,负担顿减。 空出了手的她,又忙着四处去看铺子。 薛庭儴陪她看了几日,又托了县衙那边的关系,才在县里最大的那处市集上,找到一处铺子。 铺子的地段虽靠在市集边缘处,位置不太好,但胜在门脸大,后面还带住人的地方和库房。并还有个大院子,停车什么的都很方便。 就是价钱有些贵,买下来需要近二百两银子。 这个价钱还是房主见招儿他们在县衙里有关系,才特意降了价卖的,寻常卖给别人至少也得三百两。 若是之前,二百两对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