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6节 (第3/3页)
词藻地夸她。我以前虽没见过她,但今儿这一处,这孩子看着的确也是不错的。品性什么的 既然父亲和您都那样说,必是差不了。只是结两姓之好并非一言即定。说出那样的话来,多半是为了激大郎呢,也不一定便是要让大郎娶小鱼回来。” 她顿了顿,又说:“再者说了,状元岂是那样好得的?大郎这样口放厥词,若是他明年得不了头甲头名,不是要误了小鱼的终身?” 韩文诰默然片刻,点头说:“大郎狷狂,这性子是要改改。唐小鱼那里,还要请夫人去探问一下meimei的意思。若能成了,也是亲上加亲的好事。” 许氏睨了丈夫一眼,只觉得心里好笑。 那爷孙俩的话一听就是玩笑呢,若是真有心娶小鱼,那状元一句既出,不是把自己的路都堵死了?大郎一向精明,也就只有韩文诰这样实心眼的男人才会把这样一句玩笑记在心上了。 “好好,明儿我去找meimei说话,先探一下人家的口气。”许氏与他成亲十六年,对夫君的性子再了解不过,敷衍了两句就拉着他睡下了。 到了第二日,天光正好,许氏过来荇翠馆窜门儿,见陈氏正在缝个银灰貂鼠皮的昭君套。 陈氏见许氏进屋,连忙起身相迎,将人接到宴居室,让玉瑶奉了茶上来。 “嫂子尝尝,这是小鱼弄的新鲜玩意儿,跟咱们平素喝的茶不大一样的。” 茶 乃君子水,不管士子还是农人,也不管是真风雅还是不识丁,都是爱喝茶的。以前人们喝茶,是将茶饼煎干剪碎,拿碾子碾成末,加rou桂生姜胡椒等各种调味一起煮 成茶汤来吃,还有甚者,在里头要加上猪油或是羊脂,那味道真是让人各种销魂。及至前朝,才有人将这辛味改了,将那些重味的调料都去掉,只将茶叶煮了沘出清汤 来饮。 只是乡下手头略有钱的农人富绅,还是喜欢味道浓重的煎茶。 到了本朝太祖之时,因太祖不喜欢煎茶,上行下效,煎茶便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及至本朝成宗皇帝,因皇后只饮淡茶,将皇帝带的也推崇茶的清源本味,这清茶无需人推送,便自发地流行全国。 如今再荒僻的乡间,有点闲钱的农汉也不会舍得再买多多昂贵的调料去搭配茶叶了。 陈氏让玉瑶奉上来的茶与许氏惯常喝的差别很大。 以韩纶如今的身份,府里的茶叶等级还是挺高的。今上嗜茶,手头有上好的贡茶也时不时会小了吧气地赏近臣那么几两。许氏又是世家出身,什么好茶没喝过。 但像这样的茶还是头一遭见。 一般的茶,茶汤要么是青黄色,要么是金黄色,澄透或是浑浊与水质及茶质有关。但陈氏推给她的白骨瓷茶碗里,那一泓水,碧绿如藻,葱翠如萝,就像块没有玉瑕的绿宝石,颜色极为张扬漂亮。 许氏端详半晌,赞叹道:“其色夺目,光是颜色就令人十分期待了。” 然后低头细细抿了一口。 茶香浓郁,喝到嘴里,比她以往喝的茶要略苦些,下喉柔顺,一口饮毕,却又有一股甘味自舌底泛上来,清润甘甜,回香缠绵。 “妙也!”许氏惊叹了一声,“这茶太妙了。” 陈氏笑了起来:“我自小不惯饮茶,小鱼弄出这什么末茶来,我喝着也没觉得有什么差别。不过是见着它颜色漂亮,便拿出来奉客讨巧罢了。” 许 氏嘴里细品了又品,直点头:“原来是末茶,我儿时曾在我祖父那儿尝过一回,末茶是要将茶叶焙得干透,再以石碾碾碎磨细煎煮而成的,不过我记得那茶味虽厚, 却很有些涩嘴,也没有这样的回甘。且那茶沫大得很,碗里飘得一层都是碎茶,饮下去都有些刺喉。小鱼这末茶较我幼时所饮之末茶,真有云泥之别。” 陈氏听她夸女儿做的东西好,心情自然也好,便让玉瑶去将小鱼做的末茶包了两包上来。 “这东西做起来十分琐碎,小鱼性子急躁,只弄了一小坛子便不耐烦做了。我原不知道这茶有这样好,今儿听嫂子一说才知道是好东西。我本也不善品茶的,这两包您就带回去,回头我再包两包给母亲送去。” 许氏听她说这东西做得琐碎,哪里还肯要,姑嫂二人推了半晌,小鱼回来了。 “舅母!”小鱼给许氏行过了礼,凑到母亲身边,见她们推来推去,便问道:“你们这是做什么呢?” 陈氏笑着跟她说:“方才你舅母来,我请她吃了你做的那什么末茶,她夸着好,我便包了两包要送她,你舅母非不答应,快来帮着母亲劝她。” 小鱼笑起来:“我道是什么精贵东西呢,不过这一点茶末子,舅母您只管收了,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您要是喜欢,等我回了江陵,给你弄上一二十斤的送来。” “还一二十斤呢。”许氏忍不住喷笑,“你当这是树上落的叶子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