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97节 (第4/5页)
,并且调集了大量人力物力,飞一般的在那里建起了一座大型的造船厂,并且配套建造了大量的木材加工厂和烘干厂,仅仅两年不到的时间,那里便被兴建成了一座大规模的造船基地,并且开始大量的造船下水,供给海商使用。 另外通过引进技术,海狼集团的造船厂已经通过逆向复制等等手段,拥有了全新的西式海船的造船工艺,并且加上了中式造船法,改进船只性能,现如今造船能力极强,加之中国目前拥有用不尽的人力,使得他们可以建造出目前世界上最强的战船,和性能最好的海船。 再加上于孝天这个bug的逆天存在,他掌握着世界船舶发展史的脉络,知道很多更新式的船型,现如今到了承天三年的时候,海狼造船厂已经可以建造出排水量高达一千五百吨到两千吨的巨型海船。 这些海船基本上都是盖伦船,拥有极强的承载能力和航海能力,放眼整个亚洲,现在起码没有任何一股势力,可以和大中海军相抗衡。 要不是头些年于孝天要争霸陆地,逐鹿中原,需要对陆军进行大力投入,不断的扩充陆军的兵力,把有限的资源都倾斜到了陆军身上,现如今海军早就拥有了可以远征世界各地的能力了。 现如今随着陆上中原彻底平靖下来,陆军的发展也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不需要继续大量给陆军投入更多的资源了,仅凭现在大中朝拥有的三十余万陆军,已经足以横扫整个亚洲没有一点问题。 于是于孝天终于把目光再次投到了大海上,开始正式圆他的梦想,于是整个军费开支,也随即开始朝着海军方面倾斜。 于孝天这个时候,在朝中重新对于执政结构进行了一次相当大的改制,正式推出了内阁制,设立总理大臣一名,另外协理大臣六名,其中总理大臣总理天下事务,直接向他负责,按照于孝天的指示,对国家进行管理。 而六大协理大臣,则分别负责农务、教育、工商、军事、司法等事务,受总理大臣管理,另外各部尚书也入阁参与理事,由内阁负责对大中朝国家事务进行管理。 当然于孝天目前权力凌驾于内阁之上,他可以全权否定内阁做出的任何决定,撤销内阁已经发布的命令,以及随时可以撤换内阁任何成员。 但是一般情况下,内阁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利,可以为于孝天分担去绝大部分的政务,只要大方向没有问题,于孝天决定让这些内阁大臣们放手去做,他只需要做好掌舵的工作,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想法,一旦要是这些人之中有人出现了偏差,那么他可以随时撤换,并且收回权力。 暂时他没有把兵权交给内阁,只有调动兵力的时候,必须要经过他的首肯才能调动兵力,发动战争的权力也全部在他手中,这样先保证他对于天下的绝对控制权,以免出现权力失控的情况。 但是内阁制的推行,确确实实让于孝天从繁重的政务处理之中解放了出来,不需要再天天起的比鸡还早,去上朝听政,也不需要天天晚上批阅奏章,直到深夜撑不住脑袋了。 内阁每天只需要将他们处理的各种政务,汇总成一个简报,第二天呈交给于孝天,于孝天审阅一下简报就可以了,一旦要是他发现简报之中某些政务处理不符合他的想法,那么他可以有权召回内阁已经发布的指令,撤销内阁已经做出的决定。 有需要的话,他随时有权召集内阁开会,而不用事必躬亲的召集所有朝官入宫上朝,把他从这些杂务之中彻底解放了出来。 内阁制建立之后,于孝天算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最后一次早朝结束之后,他直接回到后宫里面,蒙头大睡了大半天,才神清气爽的爬了起来。 好好休息了几天之后,他动手的瘾便又犯了,把以前他手下配合他制作各种模型的工匠招入了宫中,并且派人给他制作了一个大型的绘图板以及全套制图工具,开始在御书房之中挥洒了起来。 到了这个时候,经过于孝天提前很多年的准备,现如今大中朝已经拥有了一支近百条远洋探险船队,并且招募了过万的远洋探险船队水手。 这些探险船队的船只,都是非常适合远洋航行的盖伦船,式样一条比一条新,不断的进行着改进,虽然排水量并不见得都很大,但是船速快,船体建造的异常坚固,拥有很强的武装,船上也配备了这个时代最为完善的物资储存设施,可以长时间在大海上远航。 而水手和船长们,也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各个都拥有很强的冒险精神,对于于孝天也极为忠诚,并且全员接受过远洋航行的培训和实习,拥有很强的独立航行能力,可以应付大海上瞬息万变的各种情况。 这些年来,这支远洋探险船队,分批被派往了世界各地,探索以前中国人从未到过的地方,负责探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