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1节 (第4/4页)
徐田氏,对徐田氏十分孝顺。徐宝大概是被压制得狠了,现在想要一振雄风,也撺掇着徐老爷去让女儿给他弄官,顺便也给他弄一个。 原本有徐田氏在,他们两个闹不出大事来。但是万一她一走,徐莺在宫里他是伸不了手,但他却可能会去sao扰徐鸾。更怕的一点是,虽然他无官无职,但毕竟是宠冠六宫的贵妃亲父,多的是人会奉承讨好他,还更多的人恨不得能挖个坑给他跳,好将徐莺徐鸰也陷进坑里,她怕徐老爷会搞出什么事情来。至于徐宝她还是很放心的,有徐宝的媳妇压着他,倒是做不出什么事来。至于徐宝的生母李姨娘,哦,她在四年前就病逝了。她是在跟徐宝媳妇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活活的气出病来,又见到徐老爷只顾着跟新姨娘厮混,早将她忘到了一遍,结果一气之下中了风,然后不过两年就病逝了。徐田氏也没有亏待她,将她的丧事好好的办了一场,然后挑了副好棺材将她葬了。 而要是将徐老爷也一起带到福建去,她又怕会给儿子带来麻烦。不管徐鸰再怎么不将徐老爷放在眼里,当孝字当头,有些时候也要受孝道的挟制。两个人不住在一起还好说,要是住在一起,以徐老爷现在这闹腾的性子,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所以徐田氏想了想,最终还是决定留在京城。 朱敾同情徐田氏儿女都不在身边,她身为儿媳又不能侍奉膝下,虽然有徐宝的两个儿子承欢膝下,但毕竟不是亲孙子,感情有限。朱敾想了想,最终狠了狠心,将闽哥儿留在京城交给了徐田氏照顾,好让儿子代自己和丈夫在徐田氏身边承欢膝下。 徐田氏虽然大字不识多少个,但能教导出贵妃和徐鸰这样的儿女来,朱敾并不怕徐田氏会将儿子带坏了。更何况,京中还有她的娘家呢,她已经摆脱了娘家,让他们多多照顾儿子。所以朱敾虽然有些舍不得儿子,但却还算放心。 徐鸰对自己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道,心里一直是十分愧疚的,朱敾能将闽哥儿留下来陪伴母亲,心里除了感念朱敾之外,对她又更添了几分敬重,对她也更加好起来。 感情好了,孩子也就来得快,徐鸰和朱敾回到福建后没有多久。朱敾便再次被诊出有孕。 到了十月,颖国公府的三小姐出孝,大皇子与颖国公府三小姐的亲事也被提上了日程,大皇子封王的封号也拟好了,为“平”,平王。只等着皇上下了圣旨,然后便开府封王娶老婆了。 结果这时候,老婆死了。颖国公家的三小姐因为天冷吃了几个糖炒栗子,结果把自己给噎死了。 吃东西噎死这种事情,几率就跟洗澡淹死一样,小得一万个人里面也只有出现那么一两个。但它就是,偏偏让颖国公府的三小姐遇上了。 一开始皇上还觉得事情不可能会这么简单,没办法,在皇位上坐久了的人,什么事都喜欢阴谋论。颖国公府现在没什么权势,皇长子妃的位置只怕各房都盯着,谁知道会不会有人做出类似当年赵嫦那样杀了姐妹自己好取而代之的事情来。但皇帝派下人去查了,但结果并没有可疑的地方。 糖炒栗子是颖国公府的三小姐自己要吃的,当时丫鬟还劝着她,说是她最近上火还是不要吃了,结果这位三小姐大概是馋得很了,非要吃,然后十分倒霉将自己给噎死了。何况想要利用噎死这种小概率的事件来害人,害人者只怕也不会这么蠢。所以说来说去,还是这位三小姐倒霉。 不过作为大皇子生母的柳淑妃不觉得这位三小姐倒霉,她觉得自己儿子更倒霉。在成亲之前,新娘子噎死了,大皇子能落得个什么名声,说不得什么“克妻”阿之类的就来了。 所以柳淑妃在听到颖国公府三小姐死了的事情之后,只皱着眉头骂了一句“晦气”。 老婆是娶不成了,但王爵却还是要封的。 于是在年关到来之前,大皇子受封为平王,并搬进了王府。 大皇子封王,令二皇子稍稍松了一口气。若是父皇想要里立下大皇子为太子,就绝对不会封了大皇子为王。还有,父皇封大皇子为平王,是不是也觉得大皇子平庸的原因呢。 当然,皇帝绝对不是这样想的,皇帝封大皇子为平王,不过是寓意一辈子“平安”“平顺”的意思,但大皇子这样想,却是很令二皇子心情松快了一阵。 这种心情,直到快年关封府之前,皇帝突然以收受贿赂,兼并土地等一系列罪名,发落了宣国公府在河南任承宣布政使的赵二老爷。 承宣布政使是从二品官,是地方的最高行政官职,以现代的官职作比的话,就相当于一省的□□。而且从承宣布政使在大齐的管制系统中一直十分的重要,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等,几乎相当于地方的土皇帝。 而皇帝发落了赵二老爷,无疑是断了宣国公府的一条臂膀,而宣国公府的臂膀也相当于二皇子的臂膀,所以在二皇子在听到这个消息时,原本松快的情绪顿时陷入了一层迷雾之中。因为身在迷雾中看不清皇帝此举的用意,又显得十分的惶恐不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