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0节 (第3/4页)
夫人听得眼睛立刻红了起来,看着赵婳道:“你这孩子……”她说到这里,却是说不下去了,心里浮生出一股暖流。 她并不稀罕儿女赏赐的布料、金银珠玉这些贵重之物,反而这卷女儿亲手抄写的经书,令她十分感动。虽然这些年女儿时常让她有生疏之感,但看到这本经书,她知道女儿情感虽然不外露,但还是想着他们念着他们的。 赵四夫人带着满满的一肚子的感动,满足的出宫去了。出去的时候甚至不让宫女将经书拿着,而是自己亲自抱在怀里出去了。 而赵四夫人走后,赵婳则将赵四老爷的信拿了出来,一目十行的看了。但越看,她的眉头却越加紧蹙起来。而后放下了信,整个脸色都不好起来。 旁边青盏见了,问赵婳道:“娘娘,赵四老爷在信里说了什么?” 赵婳讽刺的“哼”了一声道:“劝本宫继续以替皇家祈福的名义,再自请去慧明寺呢。” 青盏惊讶起来,实在想不到一个父亲会对女儿说出这样的话来。娘娘真的是赵四老爷亲生的吗?青盏有些怀疑的看着赵婳。 赵婳却知道赵四老爷是真心替她着想的,只是替她着想的方式不对罢了。 不知是赵四老爷看出了什么,还是终于知道宣国公府嫡房的人对她是不会有好心的。赵四老爷隐晦劝她不要再管二皇子,也不要觊觎皇位,此时自请去寺庙为皇家祈福,以后不管是谁上位,对于她这样一个毫无威胁,又为皇家做出贡献的后妃,都要高高的供着她敬着她,如此,她这一生也算是保全了。 若她只是想要好死不如赖活着,这的确是条路子。但让她一辈子在寺庙里枯死,她宁愿现在就去死了。 她虽然没有了皇帝,但她有儿子,而且她的儿子这样聪慧,她为什么不能争一争。那一个位置,也只有她的儿子才配坐上。 想到儿子,赵婳又转头问青盏道:“三皇子呢?他今天是沐休,怎么不在临华宫里?” 奴婢青盏看着赵婳,小心翼翼的答道:“早上三皇子带着贴身太监出去,奴婢问他去哪里也没说。后面问了他屋里伺候的人,才知道他跟四皇子约好了,今天要去御花园的湖里游船。刚刚四夫人在,奴婢没找到机会跟您说。” 赵婳听着皱起了眉头,脸上略带恼意。过了一会之后,她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道:“走,我们去看看。” ☆、第一百六十七章 赵婳到达御花园的时候,三皇子和四皇子正穿着衣服泡在荷花池里,一人头上盖着一片翠绿翠绿的大荷叶,两人笑嘻嘻的互相往对方身上泼水。荷花池的水有些脏,两人身上现在也都是脏兮兮的。更甚者荷花池下,四皇子故意伸脚去绊三皇子的脚,三皇子一个站不稳眼看着就要摔下来,弄得旁边伺候的宫女太监频频大惊。 而三皇子眼见自己站不住了,则故意拉着四皇子的袖子,让四皇子跟着自己一起倒了下来。两人摔了个倒仰,最后却互相看着对方出丑,然后指着对方哈哈大笑起来,两个人渐渐闹成一团。 而旁边的宫女太监们则着急的看着他们,口中喊道:“三皇子、四皇子,你们快上来,池里水脏……” 赵婳看着,整个脸色都沉了下来。在她面前,三皇子何曾这么肆意的开怀过大声的笑过,能让儿子这么高兴开怀的人不是自己,却是自己不喜欢的人,这件事无论怎么看都不觉得是件好事。 她感觉得出来儿子这些日子对自己的抗拒,在慧明寺的时候,她曾无数次设想过跟儿子重新在一起的日子,设想中他们会相亲相爱的母子,母子感情融洽的母子。可是等回了宫里才发现,许多事情并不如自己设想中的美好,她的儿子差点成了别人的儿子,她的儿子和她产生了隔阂。 她一心替儿子打算,想把这世上最好的东西捧到他的面前,让他成为万人景仰的人,可是为什么儿子却不明白她的苦心,反而去喜欢亲近对他没安好心的人。 最先发现赵婳的,是站在岸边的一个小太监,他喊了一声“娘娘。”,然后闹在一团的三皇子和四皇子转过头来看,这才看见站在岸边,脸色有些不大好的赵婳。 三皇子见到她,身体有些僵硬,如同做错事般低下头来,喊了一声:“母妃。”但语气里更多的又是一种抗拒。七八岁的孩子,其实已经开始叛逆了,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会有自己的主意,不大愿意听大人的话。 三皇子回到临华宫的这些日子,赵婳并不大准许他去玉福宫,也不喜欢他跟三皇子玩到一起。每天都将他拘在屋子里读书,或者教导他一些她自认为十分重要的“道理”。三皇子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心里早已有些不满。 其实说实话,三皇子还是很喜欢读书的,若没有兴趣所在,他也不会将书读得这么好。但这并不表示他喜欢别人逼迫着他读。自己因为喜欢而读,和被逼着读是完全不一样的。 赵婳看着他,没有指责或教训他什么,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